文:翁至成
近日一篇文章在網路上發酵,作者論題為「媒體的抄襲與改寫」,講述自己在其他網媒投書,遭到某網媒「大量參考」地改寫。
我在閱讀完內文後不禁有感而發,也想聊聊自己對於「媒體的抄襲與改寫」的看法。
某網媒主管說:「媒體彼此改寫已是一個默契」。用「默契」來合理解釋「改寫」真的有些噁心,或許,用「習慣」來形容還比較貼切。
「媒體彼此改寫已是一個習慣」。因為習慣有分好與壞,但默契沒有。顯然的,改寫是個「壞習慣」。
為了避免違反著作權法的抄襲,記者們多會透過「借」的方式,相互流通新聞事實,再透過「換句話說」改寫出新的一篇報導。確實,改寫後的語句沒有抄襲之侵害,但是只要細看、研究,就可以發現新聞A跟新聞B、C、D、E、F……的內容近乎一樣。更扯的是,新聞報導的切入角度、撰寫手法也趨近一致。
事實是素材,但切入角度、手法是骨幹,你覺得有人的骨幹長的一樣的嗎?
新聞改寫真的是新聞界的壞習慣,改寫的人,永遠不知道那只花一眼所看到的事實,背後裡,他人是花了多少時間採訪、紀錄、整理,才能產出一篇全然真實的新聞報導(事實報導)。
只不過,現今資訊交換發達的年代,「事實」早就不值錢了。「速食化」的台灣主流媒體,造就大環境下的傳播環境非常糟糕,他人透過一手資料所撰寫的事實報導,可以讓一位沒有跑新聞的人,改寫出另一篇事實報導。
我自己正是就讀新聞系,在學時候,新聞改寫早發展蓬勃。我聽別人說「改寫新聞其實不是一件壞事,改寫新聞不僅可以訓練寫文章的邏輯能力,還可以跟業界接軌。」能跟業界接軌的原因,是因為「改寫」在許多台灣媒體是一個「職缺」,且是「大缺」。
於是,我就進去上班了。開始上班之後,我發現我十足變成了一位「事實改寫機器」。我被要求乖乖坐在辦公室裡,高效率的產出一篇又一篇的改寫新聞,而桌機的網頁瀏覽器就這樣開著:各式各樣的新聞。
我的任務是消化過新聞的既有事實後,產出一篇「文章語意近乎一模一樣,而文章語句要截然不同」的新聞報導。
就這樣工作了一陣子,菜鳥的我選擇離開。
我知道,「新聞改寫」是台灣媒體大環境下的「習慣」(應該要直呼壞習慣才是),所以我沒有批評。但我堅信,我的離開就是對新聞改寫的一種反抗。
還是學生的我,有理想、有抱負,不願成為「新聞產製機器」,我想要成為記者──精確點說,是會自己跑新聞的記者。
新聞存在的意義,當然是為了「撰寫事實」而存在;重要的是,這個事實一定是要「真實的」。若是「非真實」的事實傳播,正是近年假事實、假新聞招搖撞騙社會大眾的萬惡源頭。
記者透過採訪、觀察,真實可信的事實會被蒐集成新聞素材。有了素材之後,再透過整理、聯想、推理,讓事實與事實彼此之間拼接起來,這正是記者最重要的價值:新聞報導的切入角度、文筆功力。
可悲的是,台灣主流媒體的守門人角色,完全弱化了自身的判準,甚至可以說是「完全喪失能力」。對於真實的追求,早已任由「已經存在的報導而採信」,正是現今「速食報導」的最佳寫照。事實來源,全然毫無價值。
在台灣主流媒體圈與社群軟體推文的演算法(標題先決、點閱先決),兩者相互融合下的結果,讓大家都感受到「歪風似乎已成定局」,就是逃不出來。
在我改寫文章的那段日子,我沒有跑新聞的新聞,也得以登上line today的頭條版面。
那一天我一如往常,下班後搭捷運回家。下班時段就是line today推播新聞的重要時間點,那時候我點進去看今天的推播新聞,第一時間反應是:「下標怎麼跟我剛剛寫完的新聞長好像!」於是,我點進去新聞內頁,發現真的是我剛剛改寫的新聞。
我先是大驚大喜,但後來漸漸感到慚愧。我著實不敢相信,透過改寫他人的真實事實,竟也能躍居「新聞頭版」,而且還不只一次。
傳播已經氾濫,當今時代「好內容」已不是媒體主管所要求「第一要務」,取而代之的是「快速產出有爆點的新聞」。
這不免歸咎於網路時代下的數位化。數位化,讓過往閱讀新聞的方式有了重大改變,不再需要傻傻等報紙「明日見報」,任何人,隨時隨地都能上網獲取新知。訊息的交流變得「立即且即時雙向」之後,傳播新知的速度就變得非常重要。
數位化帶來的影響還有「資訊爆炸」,任何人在任何時間,都可以擁有「話語詮釋權」,為世界帶來不同的觀點(自己的觀點)。數位化伴隨著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自然形成「每個人都是媒體」的奇觀。
當「每個人都是媒體」已經成為事實,就形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當代社會已經無須討論「是否真的登的上檯面」的傳播意義,只要夠好笑、夠勁爆、夠有內容,就有傳播意義,就有傳播的價值。
傳播早已氾濫。氾濫的傳播確實是當代新聞媒體的一大課題,追求速度還是追求內容,更是「新聞改寫」的主軸核心。透過改寫,媒體可以「快速且大量」的傳播,不過,大量與快速的優點並不是媒體對改寫新聞讚揚的最大原因,真正原因是因為「改寫幾乎不需要成本。」
「改寫新聞」的產生,讓媒體了解到,可以不需要出資派遣人員採訪、通勤,記者同樣可以產出「具有事實的新聞報導」。
透過改寫產生的新聞,仍然具有強烈的傳播價值。低成本的開銷,讓媒體嘗到甜頭後變本加厲,只要事實存在,改寫必然存在。
世道本是如此,讀了新聞系這4年下來,台灣媒體大環境仍舊如此。但是個人真心認為無須對此失望而卻步,甚至不願踏入媒體業,因為在主流媒體之外,台灣仍有不少媒體秉持著獨到、紮實的態度產製新聞。
林照真老師說過:
「惡劣的新聞處境裡,新聞記者不應以『離開新聞界』做為改革媒體的第一步。新聞記者改革的第一步首先就是要在媒體內好好『活著』,絕不輕言離開。」
縱使媒體環境再怎麼惡劣,發揮傳播的關鍵角色依然是「媒體」,加上傳播氾濫的態勢只會更加氾濫的情況下,「離開媒體圈」的決定完全無助於媒體圈,在圈子裡,才能夠進行改革。
願,每一位以記者為志業的記者們,先待在媒體圈裡站穩;再透過「自己在媒體的影響力」一步步地改革。正因為你是一位記者,才能夠重新定義當代台灣社會媒體的環境,以及對於「好新聞」、「壞新聞」的定義。
就算再怎麼對媒體失望,仍要相信著手行動,才能帶來真的改變。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楊士範
你想過嗎?我們什麼時候開始有「圓」的概念?或許早在我們的祖先望向天空中的太陽、滿月時,「圓」便開始深植於人類的腦海中。
60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人製作出一個圓型的木盤,那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個輪子;2000多年後,人們再將此原型木盤固定在木箱之下,做成車子的原型。爾後,這個圓正式推動著人類的前進,亦成為人們精神上對完滿無缺的追索。
神賜給人類的圖形——圓
大多數人以為,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德(Euclid)是第一個定義出「圓」這個幾何形狀的人。不過事實上,中國思想家墨子比他還要早100年提出圓的定義:「圓,一中同長也。」意即圓心到圓周上每一個點的距離,都是相等的。
這樣的數學概念,也延伸到許多當代的設計與建築,因為圓的設計可滿足人們多角度審美的要求。例如位於中東阿布達比的商業大樓——阿爾達總部大樓(Aldar Headquarters building),即是以圓形作為建築外觀設計,並且以黃金比例將圓的底部嵌入地面,在鞏固建築的穩定度之餘,也呈現出最美的圓形樣貌。
其實世界上以圓為設計的建築不可勝數,這正呼應了古希臘學者認為圓是最完美的圖形,具備美觀以及實用性。
如果從內在觀點來看,圓是一個和諧的圖形,給人一種完滿、融洽、包容的感覺,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東方哲學強調圓融。
在道教文化盛行的台灣,很常見到太極陰陽圖。太極陰陽圖由兩個部分組成,陰陽是黑白二元的部分,太極則是只有外圍的圓圈,代表宇宙周而復始的本質。而太極陰陽圖,即是將陰陽、黑白二元包容在一個圓裡頭,以圓喻示最高的「合一」境界。
無論是建築或是宗教,綜合物理與心理世界的角度,可知「圓」被賦予高度價值,難怪古代埃及人會認為「圓,是神賜給人類的神聖圖形。」
威士忌世界裡的圓,以「匠心」為圓心
生活中不僅充斥著許多圓的設計,而圓的象徵與理念,也幾乎無所不在。有趣的是,來自蘇格蘭的百富威士忌(THE BALVENIE ),也將圓的概念植入他們的佳釀之中。
威士忌有很大一部份的魅力在於,它是由時間陳年出來的味道,由形形色色的橡木桶賦予獨特的靈魂,以及最重要的,由匠心獨具的釀酒師、調酒師以細心與傳承工藝,協同大自然調和出的完美佳釀。
因此對於百富來說,製造威士忌的過程非常仰賴酒廠內各司其職的專業匠師。如果說一杯完美的威士忌是一個圓,那麼那一份「匠心」就是圓心。百富以其技藝與匠心,設法俱足所有條件、譜出一支威士忌圓舞曲。
以匠心為圓心之外,百富另一個威士忌「圓哲學」是「過桶圓味」,也就是將蒸餾出來的酒液從傳統橡木桶過到雪莉桶、蘭姆桶或是波特桶,揉合出最獨特的風味。歷經過桶程序後,酒液不僅能品嚐出單一麥芽多元的特色原味,也可品飲到最完美圓融的「圓味」。
「圓」的滋味——今生必須品嚐的三款威士忌
每一滴高品質的威士忌,都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偉大藝術。體驗「圓」的味道,品飲威士忌不能錯過的三款百富經典:
- 百富12年雙桶單一麥芽威士忌
「百富12年雙桶」絕對堪稱威士忌的經典入門款。熟成期間由傳統橡木桶過桶至歐洲雪莉桶,每個階段皆賦予百富12年雙桶不同的特質。傳統威士忌橡木桶賦予了酒體柔和口感,而雪莉桶則豐富了酒液的風味,增加深度。
細品風味,能品飲出香甜水果、歐洛羅梭(Oloroso)雪莉酒的香氣,與蜂蜜和香草味交互鋪陳。口感滑順芳醇,隱約呈現出堅果的甜美、肉桂的辛辣,餘韻悠長。
- 百富14年加勒比海蘭姆桶單一麥芽威士忌
由百富首席調酒師大衛史都華(David Stewart)挑選出一批熟成14年的傳統橡木桶,再將其過桶至加勒比海的蘭姆酒桶,精心製成百富經典的「過桶圓味」。
金黃色的酒液,帶著熱帶水果及熱帶香料香氣,以及些許太妃糖的味道。口感濃厚圓潤如奶油,卻又有細緻柔軟的蜂蜜、柑橘口味。在口腔中悠然縈繞的芳香,餘韻長久且令人愉悅。
- 百富21年波特桶單一麥芽威士忌
這款亦是百富經典酒款之一。挑選在傳統橡木桶熟成21年的威士忌,再運用百富經典的過桶技術移至葡萄牙波特酒桶熟成融合,使兩種橡木桶風味結合,在原有的蜂蜜口感上增添成熟水果特色。
聞香散發堅果、水果與葡萄乾,口感則是溫柔滑順。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尾韻香氣有著熱帶水果與太妃糖甜味,餘韻悠長、高貴優雅,讓人愛不釋手、無法停杯。
上述的三款威士忌,論口味、價格、年份,都屬上乘之作。無論是初探威士忌世界的入門者,或是在酒界打滾已久的威士忌老饕,都是非常適合入手的極品佳釀。
而品味百富威士忌,一樣不脫「圓」的精神,在所有場合、時機、對象,都可以是最絕佳圓滿的選擇。當然,無論是獨自在家品酩或作為餽贈禮品,一支以圓為靈魂的酒,怎麼喝都是最美的。
關鍵評論網提醒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事實" - Google 新聞
May 23, 2020 at 04:00PM
https://ift.tt/3efV8S3
談媒體的抄襲與改寫:開始上班之後,我發現自己成了「事實改寫機器」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事實" - Google 新聞
https://ift.tt/2wpE2jK
Shoes Man Tutorial
Pos News Update
Meme Update
Korean Entertainment News
Japan News Update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談媒體的抄襲與改寫:開始上班之後,我發現自己成了「事實改寫機器」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