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晶片是高科技產業的象徵,亦是美國科學創造力的標誌。晶片製造商則成為美中對抗的焦點:兩國都希望主導這個未來行業,並將對方排除在外。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種互相排斥的觀念可能被證明是雙方遠大抱負的最大威脅。
對於中國而言,隨著華為事件暴露出其自身弱點,發展本國半導體行業長期目標變得更加緊迫。據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 Inc),不計中國工廠為外國公司進行的生產,中國公司佔全球半導體需求的近四分之一。但中國國內的半導體產業只能覆蓋這一需求量的14%。
這意味著美國能夠利用其技術優勢阻擋中國在半導體方面的抱負。例如,美國商務部最近施加的新限制甚至要求外國晶片製造商申請出口許可,才能向華為提供使用美國設計的晶片生產工具生產的晶片,此類外國晶片製造商包括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2330.TW, TSM, 簡稱﹕台積電)等。
晶片製造行業的重心正在轉移到亞洲:台積電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 005930.SE)已躋身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商行列。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 Inc., AMAT)、KLA和泛林集團(Lam Research Co., LRCX)等美國公司在生產製造晶片所需設備方面仍在該行業上游處於控制地位。花旗(Citi)的Roland Shu指出,沒有哪個公司能完全不用美國設備來從事半導體生產。Cowen的Krish Sankar預計,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晶片製造商起碼還是要依賴一些美國設備供應商的。
但要想利用行業上游優勢地位來完全打擊中國製造晶片的野心,即便有可能堵住所有漏洞,這對美國來說亦將是一場冒險的賭博。美國將華為拒之門外,意味著美國晶片製造商及其供貨商會損失數以十億美元計的收入。目前中國公司日漸成為晶片的最終買家。高盛(Goldman Sachs)數據顯示,去年僅華為一家公司在全球半導體消費量中的佔比就達5%左右。聯想集團有限公司(Lenovo Group Ltd., 0992.HK, 簡稱:聯想集團)和小米集團(Xiaomi Corp., 1810.HK)等中國企業亦是晶片的主要買家。
最近美國政府和台積電達成的協議表明,最終目標甚至可能不是讓華為滅亡。台積電上個月宣布了在亞利桑那州建立晶片製造廠的計劃——就在美國商務部宣布限制向華為出售晶片最新舉措的數小時之前。台積電是華為的主要供應商,據報道來自華為的收入約佔台積電收入的15%-20%。許多人認為,如果沒有一項能夠讓台積電與如此重要的客戶保持至少部分業務往來的協議,台積電不會做出上述舉動。此舉動也促使美國晶片製造商採取行動,通過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遊說聯邦政府為自己的晶片廠提供資金。
然而,美國針對華為不斷升級的行動仍可能導致意想不到的後果。總部設在日本和歐洲等市場的外國公司可能開始從非美國公司處尋求更多供應,以免受困於美國限制措施的「長臂」。外國公司如果擔心會因此受到限制,可能也會重新考慮將研發中心設在美國的事宜。
即使美國公司亦可能會重新考慮美國國內的業務。晶片設備製造商KLA的總部設在加州,在當地有一塊主要的製造業務。但在5月5日的業績電話會議上,KLA行政總裁Rick Wallace將KLA在新加坡和以色列的製造設施描述為「我們在尋找、考慮最佳選址時的一個籌碼和一個選項」。
中國和美國都希望在晶片領域佔據主導地位,正在將大量資源投入各自的產業。但如果雙方都堅持以零和的眼光來看待競爭,那麼真正的贏家可能是第三方——亞洲或歐洲國家,這些國家將從研發撤離美國中受益,同時,華為和其他希望對沖美國未來出口限制風險的中國買家將給這些國家帶來更多的銷售收入。戰爭往往會兩敗俱傷,即使是紙面上的貿易戰爭亦是如此。
撰文: Jacky Wong / Dan Gallagher
更多精彩文章:
(本文版權歸道瓊斯公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
更多精彩文章:
"真正" - Google 新聞
June 07, 2020 at 06:01AM
https://ift.tt/3dFDCqn
中美兩國可能都不是晶片之爭的真正贏家 - 雅虎香港新聞
"真正" - Google 新聞
https://ift.tt/32IyEEB
Shoes Man Tutorial
Pos News Update
Meme Update
Korean Entertainment News
Japan News Update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中美兩國可能都不是晶片之爭的真正贏家 - 雅虎香港新聞"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