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做真正的自己 我們確實擁有「選擇權」 - 大紀元

表現我們真正的自我,是我們自己的選擇,這比我們所具有的能力更重要。—J.K.羅琳(J. K . Rowling)

以下兩點哪一個較符合你的情況:

A. 我自己選擇要走的道路以及應該優先處理的事物。

B. 我讓他人幫我決定要走的道路以及應該優先處理的事物。

若選擇B,那你可能得在此頁打住並闔起本書了,畢竟之後的章節(或這整本書)都不會是你所喜歡的內容。我認為我們都應該也必須自己做出決定,雖然這確實很困難,特別是當有這麼多人都認為生活的掌控權不在於自己的時候。

我們太常交出主控權,讓別人用他們的要務和需要緊急救火的事件把我們給綁住,使我們覺得沒辦法掌握自己的生活。但其實不然,我們只是忘了還有一種選項,就是將時間投入在自己最重視的事物上面。

每件事都很重要,但唯有找出優先事項才不會錯過真正重要的事。(Fotolia)

我們都知道優先事項就是—對我們來說重要的事情;但對大部分人來說,釐清什麼屬於、什麼不屬於優先事項本身就是件很困難的事。畢竟每件事感覺都挺重要的,要怎麼排出先後次序才好呢?

當我們平等對待每件事時,就代表優先事項並不存在,因為所有事情都會擠在一起,反倒模糊掉真正重要的事物。我們認為自己應該努力把握所有機會、不想錯過任何一件事情,所以才會將所有事情都視為重要任務去執行—即便事實並非如此。結果則是讓自己忙得不可開交。

優先事項(priority)這個單字一直到十五世紀才出現,以前是根本沒有這個概念的,後來人們終於在對話中加入了這個詞彙,而它也一直都維持著單數的用法—從來沒有用複數(priorities)來表示過,就這樣又過了五百年,直到突然間,它就成了有複數型的字了。

自此之後,我們便開始產生一種文化信念,認為應該有更多的任務被列為待辦清單上的優先事項—儘管這些事物在我們心中排序並非如此。就像《少,但是更好》(Essentialism)的作者葛瑞格.麥基昂(Greg McKeown)所寫道:「我們不合邏輯地推斷,只要改變這個字,我們就能歪曲事實。於是不知怎麼的,我們現在可以有好幾件『優先』的事。」

事實上,除了那些真正能滿足自己心靈的事物外,沒有人會想要全部一手包辦,可是真正放手卻有其困難度,特別是當某事能帶來一些安全或舒適感的時候尤為如此。有時你需要跳脫舒適圈,才能集中精力、擺脫雜音、直接切入你的優先要務,而我之所以知道這些是因為自己有過親身體會。

我們需要找出心中的優先排序,但首先要掌握一個原則:我們必須心甘情願地接受自己無法擁有一切的事實。 

現在改變還來得及嗎? 

十月的北卡羅萊納州阿什維爾市非常的美,天氣已轉為涼爽的秋天,亮橘與楓紅色點綴山林,這是我一年到頭最喜愛的季節—沒有一年例外,除了二○一三。

二○一三年初我開始創業,公司已成長到一定規模,因此約翰便辭職和我一起工作。我們肩並肩一同打拚,將一切都投入到事業中,而我也熱愛與約翰共事。然而即便知道自己應該要很知足開心,實際上卻不然,我的內心深處無法感到滿足並且充滿了不安。

我無法明確說出到底哪裡不對勁—這中間並沒有一個戲劇化的撥雲見日橋段,讓我發現這並非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只是知道當每天早晨起床,去做一個與我真正重視的事物關聯不大的工作,讓我感到負擔很沉重。我每天都忙得團團轉,追尋著令我疲憊又空虛的生活。

我大部分的日子都充滿挫折感與不滿足,因為我並不喜歡自己目前對於世界的貢獻,而工作上的不開心也逐漸滲透到生活中的其他部分,令我倍感空虛。

但我的事業是當時全家唯一的經濟來源,孩子的吃喝、房貸都來自於此—是我們的維生之道。我是欠這份工作很多人情沒錯,但我更想擁有一個能再次讓我心靈感到滿足,同時約翰和我還是能一同打拚的工作,但這聽起來實在太過於痴人說夢了。

我怎麼能夠轉身拋下發展正上軌道、全家人又得靠它吃飯的事業,跑去追求新的可能呢?因此我身上籠罩了一股無力感。

我覺得自己被困住了,我很明顯沒得選擇—我找不到其他的選項。

我們有得選

你可能也有過類似的體驗,事實上在閱讀本文時,你心裡可能會想說:雖然這聽起來很棒,但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實踐的,或是我也想要花更多時間在個人優先要務上,但手上事情真的太多了。

現在我必須告訴你:良藥苦口,你若不自己做選擇,他人便會替你代勞。但選擇權其實操之在你,不選擇當然也是一種選擇,但有太多人都忘記其實自己是有能力選擇的—而這類型的案例就稱為「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

你是否曾感到失去對生活的掌控權?你的世界像是由各種規定所組成的一般,十分僵化,而你也無法選擇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朋友啊,那就叫做習得性無助。至於我所經歷過的那種感覺呢?那種受困感(事實上我想過放棄,甚至不敢思考自己到底有多空虛)?那便是我出現習得性無助的徵兆。

問題就在於我們讓這種習得性無助控制了自己,而這種被動的態度會讓我們忽略解決問題的機會。此類行為最佳的例子就是讀了書但考試成績依舊很差的學生,那下次考試前,她可能就會覺得讀書也沒用,因為「反正也考不好」,乾脆別念了吧!

她可能忘記了第一場考試前她玩到很晚才回家,或是跟好友起了口角而導致分心。她只記得自己讀了書卻考不好,因此便下了念書是沒有幫助的這一個結論。她感到被困住了,也看不見其他機會,因此就索性放棄嘗試。

其實現實並沒有困住我們,而是我們看待世界的眼光將自己限制住了。或許你已經厭倦了嘗試,畢竟似乎怎麼做都沒有效果,我也曾如此覺得,我們被生活中的一團混亂弄到不堪負荷,有時候確實只想躲回床上,用棉被將頭給蒙住。

我們會看不清最深層的自我以及對自己最重要的事物,我們忙著掙扎抵抗,努力讓頭浮出水面,以致於似乎忘記了可以選擇用腳去踢水,給自己時間深吸一口氣並抬頭看看方向—選擇往較為平靜的水面游去。

當我們允許自己退一步來做選擇時,力量便開始湧現。我們強化了自己的內控感(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也就是說,我們會記得自己有能力左右命運,而非只能隨波逐流地過生活。

內控感強的人相信自己能夠自由地做出選擇並決定自己的遭遇。因此相對來說他們會更加快樂並有動力。心理學家發現「內控感與學業上的成功有所關聯,自我動機以及社會成熟度較高,壓力大或憂鬱的情況較少,並且也較為長壽。」我們想要的就是加強自己的內控感,並開始體會到我們確實擁有選擇權。

但我真的無法掌控生活。

若你還是覺得:「這並不適用於我;我無法掌控自己的生活。」你的心聲我聽到了,你的老闆很嚴格、家庭成員裡有控制狂、每天的日程過度受限、有特殊需求的孩童等等類似情況,對吧?

我前陣子在一場工作坊演講活動上認識了蘿達,我們一見如故。蘿達的家庭美滿、事業蒸蒸日上,屬於典型的那種能兼顧事業及家庭的成功女性,任何人看到她表面光鮮的生活都會認為她屬於人生勝利組。

我當時才剛上完一個課堂練習,該練習的目的在於引導學員開始找出心中重要的優先事項。然後我問蘿達她有什麼自我發現,她便告訴了我她所發現的部份,但我注意到的是:當她提到瑜伽時眼睛總是閃閃發光,於是我請她再多告訴我一點她的想法。

她頓時表情生動地描述給我聽她最愛的早晨瑜伽課—這顯然是她一整天最快樂的時光之一。我熱愛在他人身上看到這種熱情;因為自己也能受到鼓舞。於是我問她那天早上是否也去上了瑜伽課,而此時,有趣的事發生了—她眼中的光芒暗了下來。「沒有你真耶,」她說,「我已經至少六個月沒去了,多年來我都沒能規律地上課。」

多年來?這顯然是她非常熱愛的事耶?我試著說服她去上課,她便解釋說自己就是沒有空、絕對辦不到的,她太忙了,有太多人需要她—連一週一次早晨瑜伽都不切實際了,更不用提每天早上都去了。我不死心,又推了她一把,她便回答說家裡的人都太依賴她了,要是早上她不在的話,大家肯定會亂成一團。所以我又再試圖推她一把(注意到這裡重複出現的主題了嗎?)。

孩子們前一晚能自己把隔天要穿的衣服準備好嗎?當我這樣問時,她微微一笑答道:「喔,我不幫他們挑衣服的,他們自己會穿好。」第一道障礙解決了。

前一晚就先把午餐準備好呢?「可以,」她說,「事實上,現在我想了想,他們其實可以自己準備午餐,這樣能幫助他們變得更獨立。」說得好呀!(若要選一件我真的很讚賞的事,就是家長培養出孩子獨立的性格。)我們便開始聊起如何讓這個流程更容易,比方說在冰箱和食品櫃中設置一區放置「午餐專用」的食材及工具,此時我已經能看到蘿達的表情出現了一絲希望,第二道障礙也跨過了。

現在最大的困難點來了—開車送小孩去上學。蘿達怯懦地承認她的兩個孩子都上高中了,那既然老大已經考到了駕照,沒有理由不能自己開車去學校,第三道障礙被打破了。而就在那個瞬間,她感覺充滿無限的希望!太好了,她可以邊照顧孩子邊去上瑜伽課了!或許還無法每天都參加,但一週去個三趟以她目前的生活狀況來說已經非常棒了。

記得我們告訴自己的那些範本故事嗎?我認為蘿達的版本是好媽媽每天早上都應該要送孩子出門,久而久之,這個故事對她來說就成了現實,儘管她的孩子已經長得夠大,不再需要手把手的照顧了。蘿達的角色不停地在轉化,但有時要察覺這種改變真的非常困難。我們傾向認為孩子需要自己,但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會忘記孩子已經能夠更加獨立地處理事情了。

乍看之下,這種轉變或許會讓人感到有些失落,但其實卻是件值得慶祝的好事。這代表我們已盡責地將孩子撫養成強健的大人。當我們花點時間了解了這一點後,就能放寬心把一顆嶄新的彈珠放入自己的玻璃罐裡頭了。

既然蘿達已經想通了,我們便坐下來一起制定接下來的計畫,使家人有時間適應日常生活的變化,也讓她有時間得以調適自己的心態。我們決定先從每週一次開始嘗試,前四週她將每週上一次瑜伽課,接下來的八週則是每週上兩次瑜伽,然後變成每週三次。瞬間她理想中的早晨已近在眼前,這都歸功於蘿達看見了過去所忽略的一連串選項。

我們都有這些隱形的選項,對吧?

本文摘自<真的不需要這麼忙:做自己喜歡的、快樂的、有意義的事,拒絕崩潰的無壓生活練習,高寶版社>

責任編輯:陳真

Let's block ads! (Why?)



"真正" - Google 新聞
August 16, 2020 at 09:27AM
https://ift.tt/32aH6Nd

做真正的自己 我們確實擁有「選擇權」 - 大紀元
"真正" - Google 新聞
https://ift.tt/32IyEEB
Shoes Man Tutorial
Pos News Update
Meme Update
Korean Entertainment News
Japan News Update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做真正的自己 我們確實擁有「選擇權」 - 大紀元"

Post a Comment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