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社群平台和通訊軟體近日大量流傳一則訊息指出:
「美國醫生朋友所寫關於COVID-19的文章,請大家參考、協助轉發。
「我看著台灣的疫情逐漸升溫,真的令我很擔心我們在美國去年經歷過的血淚在台灣重演。而很多台灣防疫的作法,還滿停留在使用去年的資訊,沒有隨著我們這一年來對COVID-19的研究而更新。
「譬如說,拿著花灑在街道上噴消毒水,這真的只是政府噴給民眾看心安的而已。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消毒街面可以預防新肺 (這又不是登革熱在消滅病媒蚊)。還有政治人物被記者訪問時,一堆記者沒有保持社交距離而肩並肩的近距離接觸彼此⋯⋯公共場所防疫主要靠量體溫,沒有政府強制規定大量減少入場人數(美國麻州去年最低曾經規定公共場所容客率只能是平常的10%)。要知道大多數的COVID-19病人是不會發燒的,所以誤以為體溫正常就沒問題,然後進到賣場就像擠沙丁魚一樣的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或是到現在還沒有強調遠距辦公或分流辦公,讓大部分的上班族天天坐捷運進辦公室,坐在一格一格的OA辦公桌,呼吸中央空調的循環空氣⋯⋯這些在我眼裡,都是不及格的防疫措施。
「怎麼樣能保護自己不被傳染呢?最重要的當然是戴口罩。而戴口罩這件事,我很少看到台灣人討論美國CDC今年二月份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戴兩層口罩(double masking,一個布料口罩一個外科口罩)可以有效減少超過90%以上的傳播。這點真的很重要,在CDC發布這份研究後,所有白宮官員在公共場合都戴上雙層口罩。我在門診也是戴上兩層口罩。所以,請告訴你的親朋好友,口罩不只要戴一個,要戴兩個, 即使兩個都是外科口罩,根據CDC的研究,是能更顯著預防COVID-19的。
註:醫療/外科口罩在內層,外層加上布料口罩,幫助更服貼臉部。
「至於社交距離這件事,我看到台灣的新聞畫面,真的很讓我感到憂心。連政府的疫情記者會,官員或是台下記者都沒有保持社交距離。這非常沒有危機意識。在過去一年當中,美國有多少政治人物,新聞記者和政府官員,就是因為沒有保持社交距離而感染新肺。在我們過去一年的研究中,我們有明確的研究數顯示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會顯著增加感染率(我發的paper也有類似的結果)。因此,口罩的功用,如果沒有配上社交距離,是無法有效預防傳播的。
「新肺恐怖的地方,在於極大多數的無症狀感染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把你接觸的所有人都當作對方可能有COVID-19來預防。我過去一年問診上千個確診的病患中,有很多病人就是想說覺得「對方應該不會有COVID-19」,那麼一次放下心防就中標了。
「我真心希望台灣能儘速脫離這次的危機,也希望我的親朋好友們能確實做好防疫措施保護自己。大家加油!」
控制疫情,要仰賴大家的配合。台灣加油。」
圖1:社群平台貼文擷圖
圖2:社群平台貼文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文章的來源為何?
網傳文章的原始出處,為一位哈佛公衛學院客座科學家、華裔醫師,於2021年5月14日發布於臉書的文章,根據編輯紀錄,他已多次更新貼文的部分內容。
其中,針對配戴雙口罩的問題,這位醫師在近期更新指出,美國CDC在4月時,特別強調不要戴雙層的外科口罩,因為此作法不會增加密合度,他也指出,他貼文提到的雙層口罩,是美國CDC建議的內層戴外科口罩、外層戴布口罩。
查核中心檢視網路流傳版本,這些版本並未留意到該名華裔醫師的更新,部分網傳文章仍可見「所以,請告訴你的親朋好友,口罩不只要戴一個,要戴兩個,即使兩個都是外科口罩」。其中,「戴兩個外科口罩」並是錯誤訊息。
爭議點二:美國關於戴雙層口罩的研究結果為何?以及美國CDC的口罩指引建議為何?
(一)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簡稱美國CDC)網站,於2021年2月19日,刊登一份口罩研究結果,研究透過實驗,確認戴雙層口罩(一次性口罩外加布料口罩)的防護力,比單獨戴一次性外科醫用口罩更佳,而「口罩耳帶打結」的作法也比未打結防護力好。
(二)美國CDC於2021年4月6日更新「未接種疫苗者防疫指引」的口罩指引,指導民眾如何戴口罩有效防護。此指引說明,配戴口罩的關鍵有兩點,一點是密合度,另一為口罩的病毒過濾性。
美國CDC的「口罩指引」,建議民眾配戴口罩時,要調整鼻梁夾條,並確認口罩能夠罩住口鼻和下巴,以貼合臉部,且同時建議使用口罩支架、多層次口罩或口罩耳帶打結的方式,來增加密合度。
針對多層口罩,美國CDC建議,民眾可以使用多層次布料製作的口罩,或者是使用一次性外科醫用口罩時,再戴一層布料口罩,這層布料口罩可以讓外科醫用口罩更貼合臉部。此外,針對有鬍子的民眾,則建議使用布料口罩加外科醫用口罩的作法,或乾脆刮鬍子,以確保口罩的密合度。
美國CDC的口罩指引明確指出兩種錯誤做法,提醒民眾不要同時戴兩個一次性口罩,因為無法增加口罩密合度,保護效用不大。另外,也不要在使用N95時,再罩上其他口罩,N95口罩只能單獨使用。
爭議點三、戴雙層口罩的做法,在台灣是否適用?選擇戴雙層口罩時,有沒有哪些注意要項?
(一)查核中心採訪中山醫學大學職安系副教授賴全裕。賴全裕指出,美國CDC最新關於口罩的建議,可戴兩層口罩,內層是外科口罩、外層是布口罩。因一般外科口罩為平面式,包覆性較差,會有一定程度的洩漏,外層加一層布口罩,可增加外科口罩的包覆性和密合度,確實會增加一些過濾效果,減少一些平面口罩的洩漏問題。
賴全裕說,民眾在多戴一層布料口罩時,若布料口罩的大小與內層的外科醫用口罩差不多,就不會增加包覆性,並不能改善密合度,反而還因為多戴一層口罩,呼吸相對困難,會迫使更多空氣從旁邊的洩漏處滲入,含病毒飛沫也可能趁隙而入。
賴全裕表示,儘管台灣疫情升溫,社區警戒,但民眾在通風良好的環境,只要配戴外科醫用口罩,就能過濾10微米以上的大飛沫;新冠病毒以飛沫傳染,含病毒量大者都是大飛沫較多,民眾在普通場合,只要配戴一層醫用口罩就可達到防護效果。
賴全裕提醒,民眾若要學習美國CDC的雙層口罩建議,重點是外層口罩必須完整地包覆內層口罩,外層可以選擇布料口罩或海綿材質。而醫護人員或其他第一線人員,仍應佩戴N95等級以上口罩,並確認佩戴密合度。
賴全裕提醒,台灣現在口罩產能充足,每天可生產4000萬至5000萬片,建議民眾戴口罩要配戴好,注意鼻翼、臉頰和下巴有盡量貼合,若口罩髒污、破損就必須更換。此外,還要搭配保持適當社交距離,並加強洗手等防疫措施。
(二)查核中心採訪中華民國護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高靖秋。高靖秋指出,有關口罩怎麼戴的研究相當多,一直都有新的證據,但以台灣的狀況,並不是說戴兩層就會比較好。
高靖秋表示,台灣天氣悶熱,尤其現在進入夏季,戴兩層口罩雖然密合度增加,呼吸卻比較不舒服,也很悶,如果因為呼吸不順暢而拉下口罩,反而更危險,還增加手被口罩污染的風險。與其這樣,倒不如把一層外科口罩好好戴牢、盡量注意鼻翼、臉頰和下巴是否穩定貼合。
她提醒,有些人因長時間配戴,口罩鬆緊帶會鬆,就會影響口罩密合度,建議口罩鬆緊帶鬆了就更換。
(三)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2021年5月15日記者會,回答記者提問指出,民眾想要多戴層口罩,增加防護力,當然沒有問題,但要考量到配戴的舒適性,如果戴太多層而不舒適,會想要拉出口罩來喘口氣,反而會增加染疫風險。
結論
一、美國CDC於2021年4月6日更新的口罩防疫指引,確實有提到雙層口罩之建議,其中,雙層口罩為內層為外科醫用口罩,外層為布料口罩。
二、專家指出,配戴雙層口罩時,布料口罩需完全包覆外科醫用口罩,才能提高密合度,否則反而造成更大洩漏風險。同時,戴雙層口罩若因為太悶,造成呼吸不順而拉下口罩,也會增加風險。
三、專家提醒,民眾在通風良好環境,配戴一層外科醫用口罩,再搭配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等措施,就能得到很好的防護效果。
四、美國CDC的口罩指引,指出兩種錯誤戴法,一是戴兩層外科口罩,因為無法增加密合度,是無效作法;二是戴N95時,要單獨配戴,不能再多戴其他口罩。
參考資料
"事實" - Google 新聞
May 17, 2021 at 07:03PM
https://ift.tt/3bwbIhv
【事實釐清】網傳「口罩不只要戴一個,要戴兩個,根據CDC的研究,是能更顯著預防COVID-19」? -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事實" - Google 新聞
https://ift.tt/2wpE2jK
Shoes Man Tutorial
Pos News Update
Meme Update
Korean Entertainment News
Japan News Update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事實釐清】網傳「口罩不只要戴一個,要戴兩個,根據CDC的研究,是能更顯著預防COVID-19」? -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