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Wired 硬塞】AR 擴增實境才是 Metaverse 真正會發生的地方 -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原文來自 Wired《AR Is Where the Real Metaverse Is Going to Happen》,是作者 Steven Levy 與 Niantic 執行長 John Hanke 的採訪紀錄。台灣康泰納仕集團授權提供,由 Linden Chen 翻譯並經 INSIDE 編審。

我們都同意,離開家門是一件充滿變化性的事。但如果你走在市區由鵝卵石所鋪成的街道上同時就能碰到「古人」,讓你的體驗更加強化,一切會變得怎樣?或如果你能目睹史前大滅絕的動物?約翰・漢克(John Hanke)不只希望看到這種事發生,他還邀請數百萬人一起到戶外走走,捕捉虛構的卡通人物,實現這樣的目標。

身為 Niantic Labs 的執行長和創辦人,漢克在 2016 年推出寶可夢 Go(Pokémon Go),而他現在仍著迷於把數位空間的個體帶到實體世界,這個概念現在被稱為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至少從 2010 年開始,他就一直在追求這個願景,那時他在Google 內部創立 Niantic,而後脫離 Google,並推出寶可夢 Go。這款遊戲讓玩家低頭拿著手機在街上閒逛,試著要捕捉獨角蟲、傑尼龜和尼多娜,這不僅是一種文化現象,也在經濟上很成功,為他賺進超過 10 億美元收入。就好像是溫蒂把彼得潘的影子縫在腳上,漢克也漸漸把這稍縱即逝的熱潮跟現實結合,為他眼中未來畫素和原子融合提供基礎。

但現在人們欣喜若狂,不斷談這個叫做……Metaverse 的東西。像是 Meta 這樣的公司,嗯,主要是 Meta——正在推出一種更讓人身歷其境的願景,讓人們戴上硬體設備遮蔽他們原有的感官,並以人工創造出來的數位體驗取代。「我們的首要目標……,是要幫助 Metaverse 栩栩如生,」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6 月時這樣告訴他的員工。

但漢克討厭這個想法。他讀過所有科幻小說,也看過所有早期以 Metaverse 概念發想的電影——都很有趣,但也都錯了。他相信他的願景和虛擬實境不同,Metaverse 會讓現實世界變得更好,而不是鼓勵人們徹底逃離現實。去年夏天,他不得不在一個自我描述的宣言中解釋原因,宣言的標題說明了一切:「Metaverse 是反烏托邦的夢魘,讓我們建立更好的現實吧。」(Meta 的回應是:把我們的名字改為 Meta,以便能專注在建構漢克的夢魘。)

Niantic 也很努力。它為內部計劃和其他人的創作開發 Lightship,這是一個軟體平台,能用在像寶可夢 Go 這樣擴增實境的 app。早期的開發者包括歷史皇家宮殿組織(Historic Royal Palaces)、科切拉音樂節(Coachella)和齊柏林飛船樂團(Led Zeppelin)。下一個目標是繪製整個實體世界,以將現實世界和數位空間的物體更完美地整合在一起。「把它想成是一種沒有衛星的 GPS,但是精準度更高,」漢克寫道。(寶可夢 Go 和其它 Niantic 的 app 玩家,可以在遊戲過程中用手機掃描現實世界的「路標」。)那些調整到正確「現實頻道」的人,將會體驗到他們所在位置的另一個自我,這可能會讓他們回到過去,把他們推向可能的未來,或是在過去和未來兩者之間。

「當你還小時,你難道沒有幻想過,世界上還有很多地方你沒有看過嗎?」

這一切最終都會發生在距離你視網膜只有幾厘米的地方。今年秋天,Niantic 公布它和晶片巨擘高通共同研發的開源藍圖最終版用在擴增實境眼鏡上,讓人們把肉眼所見和萬花筒裡的虛構事物混合在一起。這使 Niantic 爭相和 Meta、Snap、蘋果、微軟和其他公司努力把現實世界的一切放在眼鏡框裡。

無論是變得更好,或是紙上談兵——無論是漢克還是祖克柏的願景——我們未來所看到的,將不僅是現在眼前所見。

漢克和我曾兩度談到擴增實境,以及為何 Meta 的 Metaverse 注定會很糟糕。由於新冠疫情未歇,我們是在 Zoom 的迷你 Metaverse 進行這兩次採訪。一開始,他在加州特拉基(Truckee)的街上走路,表現出他對漫步的熱愛。我們聊天的時候,他把手機貼在臉上,彷彿在尋找皮卡丘。第二次我們用的是 Zoom 的會議功能,他保持靜止不動,但他一度低頭,拍了一隻栩栩如生的狗。這隻狗甚至可能是他「真正」的狗。

《WIRED》問(以下簡稱問):你為何稱 Metaverse 是反烏托邦?

約翰・漢克答(以下簡稱答):它讓我們遠離一種東西,這種東西從本質讓我們以身為人類而感到快樂。我們的現實生活因為疫情而惡化,並不健康。這讓我們習慣讓孩子整天都在玩機器磚塊(Roblox)或其他遊戲,同時還說「嘿,這太棒了!讓我們這樣重複玩 10 次。」這真的把我嚇壞了。

問:儘管人們手中拿著手機,你還是希望人們能真正體驗陽光。

答:我真正想做的是利用數位技術讓大家回到公共空間,享受他們周遭的一切,而不是再只坐在沙發上。有很多研究發現光光只是走在公園、森林——只有走路喔!就能對心理產生正面影響。但我們生活在充滿焦慮的世界裡,焦慮還被疫情放大。現實有太多令人難過和憤怒的事,其中一些來自強迫身體做我們不想做的事情。在我們早期的實驗中,我們從使用者人身上得到很多回饋,他們認為遊戲反而讓他們走得更多。他們說,「哇,這太棒了,我感覺好多了。我的身體變得更好,心理層面開朗多了。我心裡舒服許多,或是在社區裡面認識新朋友。」我們說,「哇,就像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可以讓很多事情都有好結果。」

問:Metaverse 目前已經從科幻小說情節,變成最新的科技流行字眼,但你這麼說好像也在警告大家 Metaverse 過度炒作很危險。

答:現在正是一個十字路口!我認為我所描述的未來會成為主流。這是一個電腦演算法與我們同在,但消失在後台,並支持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的地方。無所不在電腦演算法可以追溯到全錄帕羅奧多研究中心的早期成果,隨著人們對線上 3D 世界過度著迷,我對未來的願景不知為何暫時消失了。

問:什麼是無所不在的電腦運算?

答:電腦運算在現在變得更小、更不明顯,並且更常嵌入你個人或你周遭的環境中,因此它可以幫助你,而你不會覺得必須經由它才能體驗一切。

問:你怎麼看待 Meta 的虛擬會議室 Horizon Workrooms(就像是該公司虛擬實境版的Zoom)?這似乎和你的願景相反,人們在完全數位化的環境中,透過數位分身進行互動

答:沉浸在3D世界裡,可能是一種娛樂體驗,就像是你在家庭電影院系統中觀看電影一樣。但這畢竟不是你會度過人生大部分時光的地方。我不需要讓會議室看起來像是卡通中會出現的大溪地一樣。這對我來說並不是件好事。

問:在某些情況下,你希望讓數位空間裡面的人造物體持續出現,讓每個人定頻都可以使用的地理位置上。我住在紐約市的阿斯特廣場(Astor Place)附近,所以如果我有這個系統,我可能會看到 1800 年代在那附近發生的「莎士比亞暴動」重現。和我一起走路的人,或者是一大群人,也能看到同樣的歷史重演,即使我們摘下眼鏡,它呈現的也會是同一個舊街角。這就是你所說的嗎?

答:是的,沒錯。這是很有詩意的好例子。一個比較沒那麼有詩意的對照是,金剛爬上帝國大廈,或者是中央公園以西那棟公寓頂樓出現魔鬼剋星製造出的漩渦。每個人都可以看到它,而且某種程度上而言是鎖定在固定位置。當你透過 VR 時也可以使用虛擬實境進行創作。

問:你曾談到你的 AR 世界是讓人在四處走動時,從手機(或其他裝置裡)看到不一樣的建築物,或人人穿著虛擬皮膚。對我而言,這是一件奇怪甚至可怕的事情,某種程度上它不是跟現實互動——它是在扭曲世界。

答:如果我請你想像一座希臘城市,你會如何想像?

問:我想像是帕德嫩神廟這種歷史建築,就像是我在歷史教科書裡看到的一樣。

答:所有這些建築物都塗上瘋狂、迷幻的明亮色彩——黃色、綠色和紅色。我們把這些視為粉刷過的建築物。我們也總是用裝飾品裝飾環境、建築。這些虛擬實境途徑,在某方面可以讓世界變得更有趣,只需要使用電腦位元,而不是現實物質。它也不是使用真正的油漆,而是數位油漆。它可以非常在地化,或者可能映照到全世界。

問:因此,參加高中舞會的孩子們不需要裝飾體育館,他們可以設計出一個主題,只要戴著眼鏡的人都會看到,對吧?

答:當然,絕對是這樣。

問:如果擴增實境層面被駭客入侵,想到就覺得可怕。駭客可能會讓你眼前所見陷入一片混亂。

答:我認為,這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事情上。但我更擔心的是,我的 Nest 等智慧家居設備被駭,而不是我在外面穿的衣著因為被駭而改變。

問:在我看來,這還是一種否認現實的方式,扭轉我們的感官所提供給我們的一切。就像是你抱怨的 Metaverse 一樣,這似乎是不健康的。想像一下,一個喜歡哈利波特的孩子——Niantic 得到波特 Metaverse 的許可。你可能會讓孩子的左右鄰居都進入霍格華茲世界,他們永遠不會關閉這個世界。這會讓父母總罵孩子:「你老是待在夢裡!」好吧,這項科技確實會讓他們活在夢幻世界中。

答:我不知道,當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你難道沒有幻想過,世界上其實還有很多地方是你沒有看過的嗎?

問:的確啦,但這需要想像力。

答:當你去迪士尼樂園時,人們會重新創造那些東西。

問:但是你還是會離開迪士尼樂園。

答:當你可以在數位空間蓋房子時,你為何還要花費幾十億美元在混凝土上?好的,這件事情有個範圍。如果你說的是從半透明到不透明,用合成事物替換世上一切,那我同意你的看法。但我所說的是在有選擇的前提下裝飾事物,例如在街邊的花圃種花。這是一種用極小成本就能讓世界變得更有趣的方式。我不覺得這會是壞事。如果 AR 能能讓你的孩子跟你一起去公園散步,而不只是待在家裡玩電腦遊戲,這我很接受!因為你會看到樹木,可以呼吸新鮮空氣,而他也能活動一下身體。如果他能因此發現藏在蕨類後面的寶可夢,好吧,那我也覺得很好。

問:但這不只是寶可夢而已。你正在推銷一種也能用在各種非遊戲活動的長期技術。

答:是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真正的 Metaverse」——所有這些轉變的共同基礎。其中有很多是用在娛樂——巨型機器人、小精靈、寶可夢。但它可能純粹是功利主義的,可以面向購物或任何量化的實際應用。和虛擬實境 Metaverse 不同的是,透過我們的 Metaverse,你會和真實世界擁有共同的結構。虛擬空間與實體綁在一起。

因此,你有這些東西,可以為你所在的地方增添資訊,或者是為你提供有用的功能。它還可以把虛擬按鈕懸在空中,讓你購買公車票或辦理登機手續,還是在人行道畫上引導你前往地鐵的箭頭,或是有關你正在查看的產品訊息,告訴你裡面的材料是否符合道德規範。這就是重要的潛力。擴增實境才是真正 Metaverse 會發生的地方。

加入 INSIDE 會員,獨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趨勢電子報,未來還有會員專屬內容。 點擊立刻成為會員

延伸閱讀:

Adblock test (Why?)



"真正" - Google 新聞
November 15, 2021 at 11:23AM
https://ift.tt/3Fhnadf

【Wired 硬塞】AR 擴增實境才是 Metaverse 真正會發生的地方 -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真正" - Google 新聞
https://ift.tt/32IyEEB
Shoes Man Tutorial
Pos News Update
Meme Update
Korean Entertainment News
Japan News Update

Bagikan Berita Ini

Related Posts :

0 Response to "【Wired 硬塞】AR 擴增實境才是 Metaverse 真正會發生的地方 -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Post a Comment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