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我在英國親臨醫院檢測,感受人民被國家放生的事實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文:Nana媽咪xQ踢派

我先生從上週六開始出現武漢肺炎症狀:咳嗽、發燒、頸部疼痛、呼吸急促困難、肺部附近疼痛、全身無力等等⋯⋯全部症狀全部中。他近期無旅遊記錄,但不聽勸也不願意戴口罩,去盡了人多的場所:5-10個酒吧、演唱會、足球賽、Stand-up Comedy Show等等。

打醫療急救111專線,電話那頭說,由於我們身邊沒有確認案例或我們並非從疫區回來,拒絕替我們做檢測,並診斷說:「你應該沒感染,無須擔心。」Excuse me?現在非常時期「應該」不用確定嗎?

隔天是週一,小哈利也開始一模一樣的症狀,有時高燒可至41.7度(但至少服用退燒藥後一小時可以降溫而非持續性高燒不止)、無法停止的咳嗽、食慾不振、情緒低迷、眼神空洞、走幾步路就跌倒(前所未見的完全撲街式跌)。

當晚我下班帶她去了大醫院急診。英國醫生就是那樣只做基本檢查:體溫、心跳、血壓、喉嚨耳朵是否發炎、聽診前後胸腔確認呼吸是否清澈或有雜音,最後開了消炎藥以及抗生素讓我們帶回家。抗生素部分我們決定如果發燒持續五天再食用,畢竟對嬰兒來說副作用很強,也會影響日後發育,不到緊急的那一刻是萬萬不想使用的。

為什麼說五天呢?英國這邊認為「 發燒五天內算正常」(Whaaaaat!那裡正常?)不會特別替你診治,說是五天過後還不退燒才需要擔心或進行驗血等檢驗。

倫敦街頭報攤
Photo Credit: 中央社
英國武漢肺炎確診人數近日突然暴增,登上報紙頭版。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倫敦攝 109年3月4日

週三早晨,爸爸覺得哈利看起來好多了決定帶她去上幼兒園。上班時幼兒園因為聯繫不上爸爸,換打給我說哈利發燒讓我去接孩子。

通常若有需用藥會請家長離開前填寫同意書並簽名,早上老師不接受我們準備的退燒藥,要求我們從哈利的書包裡頭拿走。若小孩發燒會問家長是否願意讓孩子吃幼兒園準備的退燒藥,一旦服用了,爸媽就得同時間前往接送⋯⋯我立刻丟下工作去帶小孩回家休息。

週五,哈利爸極度不適請假在家顧小孩,原本他還堅持要讓哈利去上學,瘋了嗎他?昨天是發燒第六天了,一天當中大概燒三次,退燒藥、消炎藥交叉餵,連抗生素都開始給了。

上班期間,接收到先生寄來說哈利不太對勁的簡訊。我請先生帶她去醫院,他不願意;請他打111專線,他也不肯;他自認是已感染患者,反正沒有醫院會接納我們看診,看不看都無所謂(你自己就算了,女兒燒這麼多天你也無所謂?心中一把火抓起來)我馬上提早下班衝回家,一路上在電話裡等候了一個多小時才接通,醫療專線已經爆了。

醫療專線說,現在還是上班時間你們打過來沒用,請我們打給家庭醫師詢問,打給家庭醫師後又被說請自行到大醫院急診處報到,醫院急診門前貼了大大海報寫著:武漢肺炎症狀的人不准進入,請自行回家隔離。就這樣被當皮球踢來踢去⋯⋯。

已經急得像熱鍋上螞蟻的媽媽我眼淚不爭氣的掉了下來。沒有人要幫我、有誰能幫幫我?我心好痛,覺得好渺小、好無助。

最後被一個比較佛心的醫師由電話轉介到sick kids hospital coronavirus suspect(疑似病例)部門確診。但又經歷了幾番內心交戰與搏鬥,是否要冒著原本可能沒感染、但進去後帶著病出來的風險去報到,這是一個重大的決定。

RTS35TYV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12日在新冠疫情記者會上的英國首相強生

進去後,醫院已被分割成兩邊,一邊是給疑似病患進去的,另一邊是普通的急診。裡頭所有醫護人員都穿戴著口罩、手套、連身防護衣,把我們帶進了一間專屬的隔離房。先由一位護士進來幫哈利做基本檢查收集數據,再讓醫生進來看診。

醫生原本是說要抽血當場送驗,但又折返回來說他覺得沒必要了,請我們回家自行隔離,也不幫哈利和爸爸做肺炎檢測。

這下連哈利是什麼引起發燒都不知道了。肺炎?日本腦炎?玫瑰疹?還是其他?醫生說送血檢只能知道感染的病毒濃度高低,用來調整給藥的劑量而已,並不能清楚告訴我們感染源(為什麼台灣都檢驗得出來?);還說,既然已開始服用抗生素就更沒必要抽血了。

順道一提,這是愛丁堡、不,是全蘇格蘭最大最專業的兒童專屬醫院喔。

醫師坦白的說:政府如今已經請有症狀的民眾自我隔離,減緩並拖延病毒傳播的速度,而他們能做的就是遵從政府的指示。而政府的指示也會繼續更新,醫院和人民都需要配合。

醫生又說,現在已經不是防疫的局勢,因為再過不久大部分的人都會感染,做檢測並不會改變醫院處理病患的方式,檢測完也是一樣叫你回家隔離;病毒並沒有藥可醫,必須讓身體自行做對抗,身體能撐過便過了。(那請問復原後肺部纖維化呢?)

醫生再說,目前本醫院的小朋友沒有確認案例;但也因為已不對每個疑似病例做檢測,所以數據無法被100%信賴。我先生以及哈利被要求在家隔離7天,不上學不工作。但最神奇的來了~醫生說我既沒症狀又健康可以繼續出門上班無需隔離。(可我跟被要求隔離的兩位近距離24/7小時接觸欸,你確定嗎醫生?)

醫生講解完後還問了一句:「Does it all make sense?」我先生居然回答:「Yeah it does.」等等,哪裡make sense了?哪裡都不make sense好嗎?

感謝醫師的誠實相告,讓我覺得更加徬徨與疑惑了。最終,他們認為哈利尚有行動能力=還沒糟糕到需要住院,我們就被打發回家了,一樣沒有結果、得不到任何結論。

對於英國無論是政府或是醫療已徹底失去信心,這輩子沒感到如此無助過。前天聽到首相的發言覺得心寒,直到親臨醫院的檢測經過才更感受到這血淋淋的事實:人民被國家放生,達爾文天擇說,失落的醫療體系。

接下來就只能靠我自己一個人了,我一定要把長子跟長女顧好直到痊癒,我千萬不能生病,絕對不能倒下。體內的媽媽賀爾蒙加油給我力量,我一定可以的。

想幫助我們的朋友可以把食物放進我們家前院或後院喔,但麻煩小心不要踩到狗屎。

本文經Nana媽咪xQ踢派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一場大型活動下來都會產生不少的垃圾量,且大部分皆為一次用塑膠製產品,如年輕人每年必朝聖的音樂盛事貢寮海洋音樂祭,環保局一樣熱情不缺席,每年於活動現場推出各種資收兌換活動,2019年首度推出在當地租用環保餐具「新北不塑之客環保福袋」,持續發揮搖滾環保的精神;又或是日韓旅客最愛到平溪放天燈,近年也引起環保人士討論其對自然環境重大影響,也因此公部門也推行了天燈回收補貼、骨架回收再利用等政策,民眾只要拿天燈的骨架到指定地點回收,就可以拿到7元補貼、天燈宣紙則可拿到一元補貼。2019年以前統計,其回收率達到達到八成,也讓一批當地的居民耆老,可以仰賴回收金額補貼生活。

此外,近年政府推動限塑政策,包括商家不再提供免費塑膠袋、內用也禁止提供塑膠吸管,在源頭就開始控管塑料用品的使用之外,這項政策也與近年臺灣「全民瘋路跑」的風氣結合。2018年綠色和平組織推估,2017年全臺舉辦的784場路跑中,可能用掉392萬到490萬個免洗杯、累積高度居然可以疊出394座101大樓!路跑對人體很健康、但對環境卻帶來危害,這該怎麼辦?

於是2018年綠色和平組織與臺北市長柯文哲簽署了「綠色永續臺北馬拉松」備忘錄,從臺灣參賽人數最多的「臺北馬拉松」開始推動,鼓勵跑者自帶水杯、也可以自主選擇是否要領取跑衣,減少不必要的浪費與垃圾;而2019年的世界地球路跑日,不僅呼籲跑者自備餐具、水杯,完賽證明也進一步電子化,減少紙張浪費,跑衣更是捨棄合成纖維的材質,改用百分之百廢棄寶特瓶的再生聚脂纖維製造,徹底達到回收再利用的目標。

圖片_2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臺灣的天燈文化聞名國際,而針對天燈廢棄物,地方政府推動補貼及回收政策,提高回收率。
休閒活動結合環保政策,兼具觀光、文化與愛地球意識

「媽祖起駕出巡啦!」每年農曆三月,臺中市大甲區最知名的廟宇「大甲鎮瀾宮」所舉辦的媽祖遶境,每年吸引百萬信眾參與,不僅是臺灣宗教界一大盛事,也被Discovery(探索頻道)列為世界三大宗教活動盛事之一。

活動中鞭炮聲四響、香燭徹夜未熄,眾人捻香向上天祈禱,廟宇內外煙霧瀰漫,好像這時祈禱的願望,特別容易實現;而在遶境途中,信眾奉獻供餐,讓隨行者可以及時飽餐一頓,不致受飢。

然而,近年因為環保意識抬頭,許多國人也注意到在進行這樣大型的觀光宗教活動期間,活動愈趨盛大,其所產生的垃圾與污染不容小覷,舉例而言2018年大甲媽遶境九天八夜期間,統計其清理垃圾量99.9公噸及資源回收量達15.6公噸,其量驚人,也促使政府、環保團體與主辦單位開始想方設法,希望兼顧環保與信仰,讓活動顯更有意義。

環保署因而於2008年開始至今,以「媽祖遶境 臺灣乾淨」為主軸,實施垃圾減量、分類、資源回收等等措施,近年不僅宣導信眾應該要自備餐具,減少一次性餐具使用機會,甚至設置環保餐具自動租借機,便利民眾使用。

也在遶境途中宮廟設置資源回收宣導與兌換站,舉辦兌換活動,民眾只要拿廢電池、廢光碟片或廢電腦鍵盤等回收物,就可以兌得回收宣導品。

或是若你曾親身參與過遶境活動,不妨留意在遶境隊伍通過之後,總有一群人悄悄在各縣市街頭協助掃街,讓繞境過後的街道瞬間變得乾乾淨淨。這些人可都是無償志工,2019年臺中市政府就動員了3,000名志工與200多名清潔動員上街維持市容整潔,與「媽祖一同做環保」。

圖片_3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每年臺灣指標性大型宗教活動,吸引百萬信眾參與,祈求平安的同時,也需妥善處理產生的廢棄物。

說了這麼多,才發現環保、減塑、愛地球的概念不只落實在一般人的生活中,在全臺各地的指標性觀光宗教活動,也有一定程度的結合,所有人都一起努力想要讓我們生活的地方變得更好。而民眾在閱讀完這篇文章之後,除了更進一步瞭解回收的重要性之外,也別忘了身體力行喔!我們可以在玩樂休閒之餘,為環保提出三項「積極行動方案」,讓好事、對的事一直不斷進行下去,形成正向循環!

回收玩家三項行動方案包括,參與活動時,也別忘了留意與響應這些因應不同活動而推出的資源回收行動;在現場看到默默在我們身後,為環境付出努力的環保志工們,跟他們說聲謝謝、辛苦了,或是直接加入他們的行列,貢獻你的一份心力!

甚至是在外籍朋友來臺觀光時,也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介紹活動與環保政策結合的資源回收、限塑政策,讓外籍朋友甚至是全世界知道,臺灣觀光、宗教活動不只富含歷史與文化意義,更具有愛地球的環保意識!

Let's block ads! (Why?)



"事實" - Google 新聞
March 15, 2020 at 04:05PM
https://ift.tt/2IPOIet

我在英國親臨醫院檢測,感受人民被國家放生的事實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事實" - Google 新聞
https://ift.tt/2wpE2jK
Shoes Man Tutorial
Pos News Update
Meme Update
Korean Entertainment News
Japan News Update

Bagikan Berita Ini

Related Posts :

0 Response to "我在英國親臨醫院檢測,感受人民被國家放生的事實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Post a Comment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