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宗龍愛拍照,曾買專業相機拍個不停,現在卻單純僅用手機,他拍工作、排練、巡演路上風光;拍不工作時吆喝朋友深夜上山,躺在大自然裡感受到的樹、水、雲影,再以修圖軟體修出當下心境。新作《定光》有取自錠光佛的寓意,也暗含自然光影的因子;這一期,我們從攝影,窺看鄭宗龍的日常手拍,積累成可觀的創作養分。
個性矛盾 時不時找石頭砸自己的缸
「我最近把房子賣了。」鄭宗龍說。舞作取名《定光》,他卻決心挑戰居無「定」所的生活,長租三芝山上民宿,離最近的便利商店10分鐘車程。每天順著山路滑水道般滑進燈紅酒綠大染缸;入夜,像巡狩收操的鷹回到山腰的巢,甩甩翅膀,乾濕分離回到暫時的家。
鄭宗龍愛水也怕水。愛水,常將水光瀲灩做為劇場燈光效果,與林強論創作也常約八里渡船上;怕水,恐餘生身陷染缸,因此像幼年司馬光上山找石頭,砸自己生活的缸。
「我想測試自己能不能接受山居生活,住到更自然的地方自給自足。」鄭宗龍逐漸厭倦每天按大廈電梯、收包裹、訂外賣反反覆覆的日子,「我認同『心遠地自偏』這句話,但自知程度不到,在都市像跑圈圈的老鼠。當然,經營一座劇院舞團沒辦法說走就走,但我渴望創作和我嚮往的生活能接軌……。」自承個性矛盾,境與人,自由與限制,從眾或獨行,「比如說住山上其實超不環保,不開車根本上不去,但電動車目前我也買不起……我就這樣來回矛盾。」
聽愛山人說過,上山不難,難的是決心下山。鄭宗龍知道自己在山路上,上或下還未明朗,但他真心愛大自然,山居歲月也多少減緩了心裡那股實驗室跑圈圈老鼠的焦慮,「我最近很愛聽大自然的聲音,不像聽一般音樂隨著旋律變化心境,自然聲沒負擔。有時吃完晚飯,坐在民宿院子聽整晚蟬叫,分辨不同蟬種,問自己這時該跳什麼舞?」
鄭宗龍的舞作時常探討身/聲如何在場上發生,《十三聲》舞者甚至曾懷疑自己真能在台上亂吼亂跳?「但我心裡想的其實是小時候看《百戰天龍》(MacGyver)的身體經驗。每次片尾曲出來,我就會自創歌舞在電視前吼跳。」童年經驗影響,小時往自然跑所以現在嚮往山海,從山居生活找自己;小時愛自編唱跳,長大成了職業編舞家,仍未忘童年無拘束唱遊,原來每齣舞作其實都是部尋龍記,最核心的命題是尋找。
新作《定光》讓舞者從爬山開始
「有人說我的舞作跟音樂關聯很強,其實我不會任何樂器,唯一會的鋼琴曲是學聲樂的姊姊手把手教的《愛的羅曼史》(Romance De Amor)。小時候,父母下班後擁有電視的完全管治權,我跟著老爸看了好幾年《豬哥亮歌廳秀》,文夏、豬哥亮、洪一峰……這些人的身體和聲音一直在我心中。」雙親雖忙,但絕對把最珍貴的時光留給家人相伴,每次過年訪完親戚就開車玩臺灣,「我爸開一台老福特,車上插兩支麥克風,沿路邊唱1970、1980年代閩南語歌曲邊環島。可能因此我長輩緣很好吧,老歌我都很熟。」
《定光》除了實驗更多元的舞蹈發聲/生方式,鄭宗龍更希望舞者跟他一起找各種可能。進排練場,舞者第一項功課是坐著聽,其他干擾都迴避,等心漸靜,引大家聲音冥想,圍圈發聲對應像複音梵唱。鄭宗龍也讓舞者練習模仿自然聲,「大家眼歪嘴斜,試著模仿自然裡的蟲鳴鳥叫,閉眼一聽,真的很像置身自然裡。」
《定光》也帶舞者爬合歡北峰。一方面許多舞者的工作因疫情暫停,較有時間參與排練場外的活動,再來因鄭宗龍認為向自然學習有其必要。一輩子跳舞的身體穿上限制頗多的登山鞋、攀岩鞋,反而能在障礙中尋找新身體;穿過艱困地形看到的開闊風景,也讓舞者得以重新思考動作/舞蹈之於自己的關係。大山大海給身體的感受與在都市排練完全不同,這點鄭宗龍從小就知道。
出走,與自己、大地對話
有次演出結束,自己織了一張心網把自己困住,狀況不好,訂了臺東的民宿狂睡3天,睡醒,執意徒步走到花蓮。先走臺9線,從臺東到瑞穗,跨過海岸山脈,再沿著臺11線到花蓮,一雙破鞋、一雙眼睛,一支拐杖、一支手機。「沿途我跑去秀姑巒溪泛舟,因為只有自己,所以必須和陌生的一家人同船,他們也納悶這人孑然一身是怎麼了。」鄭宗龍笑說,「衝到溪口一出海,一座石碑寫著『人定勝天』,我心裡想的卻是『莫與天爭』。」
「我的野營裝備就是睡墊和睡袋睡覺用,衛生紙和沙拉油生火用;釣竿是必備,缺一把獵刀還在找。」鄭爸喜歡釣魚,一家人常去鄭媽老家附近滿月圓園區的近山野營。鄭宗龍大學加入登山社,但童年全家入山溪釣的回憶依然是最容易上鉤的回憶之魚,「我是野溪掛的,沒有水就好像少了什麼。溪谷很美,風景轉個彎就不同,甚至攀上一顆石頭看見的地貌就截然不同。我現在每年仍維持5次以上的溯溪釣魚,背二十幾斤覺得自己體力好像變好了,回城市之後恍若隔世好幾天。」
「我習慣一個流域釣一兩隻,就往下個流域移動,逆流而上溯溪而釣。某次急著趕路,被魚鉤纏住手指,是最深刻的回憶。」鄭宗龍難以抹滅的溪釣經歷不是漁獲,而是面對自然的恐懼,「天黑了,周遭溪水林聲轟鳴,插進食指的倒鉤卻怎麼都拔不出來,搞了十幾分鐘才脫身,手指也脫了一層皮。」無論走山游海,印象至深的卻是揮之不去的恐懼,「縱使那條我15歲就跟爸走的古道,現在每次打頭陣走第一,還是怕;野營時我喜歡躺樹幹休憩,睡前也總是一陣害怕;站在磯石海釣,大浪撲來儘管離我一段距離,好恐懼。」「為何害怕自然?除了敬畏,更怕自己太渺小吧。」
從框內到框外 用修圖反應當下心境
鄭宗龍關鍵字如果要挑一個反白粗體標記──矛盾。愛自然與怕自然不違背,越是默念「心靜自然涼」反而越靜不下來越燥熱。「我常自我矛盾,生活跟創作能否更真實靠在一起?其實很羨慕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狀態,不被時鐘限制而是根據節氣運作。農人作息並非休閒,而是將勞動做為工作換取生存所需。無論透過編舞或是其他方式,比如搬到山裡,我的職業能不能跟大自然有更深的連結?但現實面我早已習慣都市生活的一切,工作型態也無法遠距離。」
高中選修攝影課,第一台單眼第一張黑白底片拍的是陽明山彩色玫瑰花。後來他買了徠卡黑白底片機,一路拍到去美國駐村,把半年補助存作旅費,從東岸開車到西岸體驗傑可.凱魯亞克的《在路上》,「到大峽谷的時候一拿起相機,突然發現一路上都在取景、找角度、拍照,好像錯過了當下真實的體驗。於是我把相機收進背包,回臺灣就送給同事,從此沒再擁有相機。」
現在他用手機隨拍,特愛反覆修圖的過程,把實境變想像畫面。「我會先用內建軟體、再用Instagram修一遍,好像自己能『干預』什麼的感覺。」他也嘗試關閉社群媒體,但現在身處自然,行為自然而然,他用社群記錄生活,也像線上攝影展,「我編舞不會從攝影角度思考,但劇場原本就是個框架,演出在框架中流動、發光,無論作品內裡的光或場景實際的光,這是我不斷思考的。」
這次的音樂設計林強與張玹,跟鄭宗龍一樣習佛許久。他們在佛書讀到一尊出生時大放光明的古佛「錠光」,決定以祂為舞名,拿掉「金」邊以示對神祉的尊重,「取名《定光》,希望能有『在當下透過肢體和聲音綻放自我的光亮』、活在當下的感覺。」鄭宗龍努力找,每部創作都是一齣尋龍記,我在創作裡跟在自然裡能不能是同個我?在生活中與工作中能不能是同個我?老鼠跑圈圈,如果每一圈都能跑出自己獨特的風采,每圈都跑出不同的成績,老鼠是否能自信於所作所想,自傲告訴世間自己精采活過?敢作決定的人必定是克服了後悔。「我真正在找的,是那種真實活著的感覺。」
This content is created and maintained by a third party, and imported onto this page to help users provide their email addresses. You may be able to find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is and similar content at piano.io
Let's block ads! (Why?)
"真正" - Google 新聞
September 20, 2020 at 10:12PM
https://ift.tt/3iNr0QH
「我真正在找的,是那種真實活著的感覺。」鄭宗龍新作《定光》透過肢體和聲音綻放自我! - 哈潑時尚 (台灣)
"真正" - Google 新聞
https://ift.tt/32IyEEB
Shoes Man Tutorial
Pos News Update
Meme Update
Korean Entertainment News
Japan News Update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我真正在找的,是那種真實活著的感覺。」鄭宗龍新作《定光》透過肢體和聲音綻放自我! - 哈潑時尚 (台灣)"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