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觀點投書:烈日當空,但你可有看到「真正的魔鬼藏在細節裡」? - 風傳媒

我們都知道,今年7/13及7/14用電量連兩日破歷年紀錄……

今(2020)年7月13日及14日用電量連兩日破歷年紀錄。(楊家法提供)

先看看經濟部長怎說的吧?

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這個夏天不缺電,太陽能是最大的貢獻來源。(楊家法提供)

是這樣嗎?我們氣候先鋒者非常懷疑。為了解開疑問,我們讓科學數據來說話吧。先來看看7/14當天用電量最高之時段,太陽能的發電數據:

7/14 13:10 太陽能2341MW(楊家法提供)
7/14 13:20 太陽能2229MW(楊家法提供)

10分鐘之內太陽能突然少了112MW供電能力。

7/14 13:50 太陽能2117MW(楊家法提供)
7/14 14:00 太陽能2002MW(楊家法提供)

恰巧當天用電量最大的同時,這10分鐘內太陽能又突然掉了115MW的供電能力。

整理一下,7/14午後用電量最大的這時段,太陽能的表現如何?

7/14    13:10  太陽能2341MW

7/14    14:00  太陽能2002MW

台電有史以來用電量最高的這時段,這50分鐘內太陽能少了339MW,等同於50分鐘內少了14.4%的發電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可是太陽高掛晴朗炎熱的一天。

我們另外觀察到其他的日子裡,太陽能在10分鐘內的變動至少3至7%不等(一天之內會出現數次這樣的上下振盪)我們這裡討論的都是不易掌握的間歇起伏情況。

當然有人會說在6月份日偏食的情況太陽能起伏更大,但這種特殊情況是可以事先準備的,而台電也絕對有能力去處理這種情況,所以我在這就不討論。就現有台電網站上可以看到的數據分析,我們觀察到10分鐘的起伏是3至7%不等。

我們該關注的是監測時間切愈細,就愈能看出太陽能發電的起伏變動。10分鐘的變動曲線會比30分鐘的曲線更能呈現起伏細節,同理,5分鐘的曲線會比10分鐘更易看出其發電變動、也更精準。台電內部亦有更精確的長期監測及推估數據,這一點日後可以驗證。

參考台電的太陽光電模擬曲線圖,我們在圖中看得出來台電是用5分鐘變動去做推估,5分鐘內起伏是非常劇烈的。(楊家法提供)

參考台電的太陽光電模擬曲線圖,我們在圖中看得出來台電是用5分鐘變動去做推估,5分鐘內起伏是非常劇烈的。

有人會質疑7/14是個案,所以我故意挑個案來講?

我們再找了前一天(全台用電史上用電量第二高的7/13),7/13當天也是烈日當空的正午,但太陽能居然在正午5分鐘內掉了187MW,然後又再拉升上去,且一天內上演了多次這種起伏。請注意,7/13及7/14這二天並不是多雲的日子,這二天都是太陽高掛晴朗炎熱的天氣,且這二天連續破了全台電用電記錄。

我相信一定還有更多這樣的例子。今天這些都還只是太陽能約4GW的裝置容量下,系統當然扛得住(例如5分鐘內太陽能掉了200MW然後再急拉,然後再沒多久又再降)。但假如今天風光占比高,系統慣量會大幅減少,這樣問題就更大了。

系統慣量是什麼?簡單說,系統慣量就是傳統發電機內部有旋轉的慣量(不管你是火力或是核能發電都有慣量),慣量愈大就愈有利拉住頻率,延遲頻率慢一點掉下去,幫電網多爭取一點黃金救命時間。可以看本人三年前的觀點投書:「9千億拚缺電,不要變成政治犧牲品」。

裡頭有提到目前台灣的電力系統能負荷的突發電力起伏在0.89至1.2GW,也就是系統如果突然掉了900MW至1.2GW來不及補上,就會有很大的問題,頻率下降甚至會強迫分區停電來保護系統。                                                 

假如今天太陽能真如經濟部所訂目標做到到20GW以上,那也就相當目前5倍的裝置容量,也就是之前提到5分鐘起伏187MW立馬放大5倍,來到935MW。不管是10分鐘掉1GW,或是5分鐘內掉1GW,都會是很可怕的振盪,而且因為風光占比高,系統慣量必大幅減少更不利拉住頻率,更無法幫電網多爭取一點救命時間。

政府現在把「沒有系統慣量」的風光提高到26甚至29GW的裝置容量,那就是壓低了系統頻率的黃金救命時刻。風光發電沒有系統慣量這是硬傷,這個問題是台大風險中心或是那些習慣提倡殘載思維的人從不敢提的。

他們總是認為台電應該調整電力思惟,為了鼓吹再生能源而提出殘載這樣的名詞,說什麼彈性為王,要傳統電廠去滿足殘載的起伏,試問5分鐘忽上忽下你要叫誰去穩住頻率?為什麼提殘載卻不提到成本,誰應該要付這個成本?不就是再生能源業者嗎?

看看前面台電內部針對2025年的負載曲線模擬,早上先是3GW/每小時、呈現急降的曲線,下午之後再2.5GW/每小時呈現猛升的曲線。而除了早晚要狂降猛升外,還要應付中間那個PV的兇猛起伏(那個叫不受控制不叫做彈性,別再告訴我什麼殘載好嗎?)。

一方面大幅增加了發電的振盪起伏,一方面大幅減少系統慣量,這二方面是對於調度而言是雙重不利,這到底是什麼新電力思維?是花大錢要來增加電力系統崩潰的風險嗎?

今天太陽能裝置容量才4GW,2025的目標可是20GW,然後還要加上6GW甚至9GW的風力,全部26GW或29GW的間歇振盪,系統受得了?

今天造成這樣大變動率的原因是再生能源的間歇性,應該由再生能源業者負責限制,目前為了扶植再生能源,把這個責任推給台電。所以台電要花錢去裝儲能、需量、買輔助服務...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公平嗎?

成本費用是轉嫁在民眾的電費上的,這是變相的圖利財團。我覺得發展再生能源不是不可以,但請考量到電力系統及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另外就是勿把成本費用轉到民眾身上。

*作者為氣候先鋒者聯盟發起人

Let's block ads! (Why?)



"真正" - Google 新聞
July 24, 2020 at 05:00AM
https://ift.tt/3jCcU5e

觀點投書:烈日當空,但你可有看到「真正的魔鬼藏在細節裡」? - 風傳媒
"真正" - Google 新聞
https://ift.tt/32IyEEB
Shoes Man Tutorial
Pos News Update
Meme Update
Korean Entertainment News
Japan News Update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觀點投書:烈日當空,但你可有看到「真正的魔鬼藏在細節裡」? - 風傳媒"

Post a Comment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