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社群平台與通訊群組近期流傳一支影片,搭配文字訊息指稱:
「俄羅斯專家預測今年8月15日(一個星期後)左右花蓮地區會有7.7級的地震發生。 隨著我們接近8月15日,這些地震頻率 應該會增加。。
天佑花蓮,天佑台灣!」
傳言有多種版本,均為同一支影片,搭配不同文字訊息。另一版本傳言指出:
「這傢伙
是俄羅斯🇷🇺人
預測花蓮地區
8 月15日
會有 7.7級 地震
不管會不會發生
預做防範總是好事
祈求菩薩
保佑ㄧ切平安
花蓮 7.7 !
那台北就會有 5.0 !
很慘喔 ⋯⋯」
查核中心檢視網傳影片,標題為「监测和预报SS台湾的破坏性地震。从2021年7月14日更新」,影片上傳日期為2021年7月16日。影片中的人使用的是俄語,但該影片有中文字幕。
圖1:通訊群組傳言擷圖。
圖2: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影片來源為何?影片中的人物或組織是否為有公信力的專家學者?
(一)查核中心檢視網傳影片,影片開頭有「with support of the LGG Foundation」,而發布影片的頻道為「Geoquake」。
查核中心進一步檢索,找到 LGG Foundation 與 Geoquake 的官方網站。根據 LGG Foundation 網站,LGG Foundation 是一個新成立的非營利組織,幫助推動影響科技社會的專案。目前LGG Foundation有兩個專案,「地震」是其中之一。
(二)根據LGG Foundation網站的介紹,此地震專案由一位地球物理學家主持。這位地球物理學家開發一個預測地震與海嘯的技術。此技術是利用地震熵數據,不需要創建新的地震活動傳感器網絡,只要使用開發的軟體,就能累積並應用這些數據。
查核中心透過俄文翻譯專家協助檢索 LGG Foundation的俄文資訊。俄文翻譯專家指出,找不到 LGG Foundation 的創立時間,但該組織旗下的兩項專案都成立於2018年,而組織宗旨為透過規模化創新科技的研究與推廣,預測災難避免死亡與病痛。
LGG Foundation創辦人與會長名為German Lalayan,他畢業於與莫斯科大學齊名的莫斯科國立包曼技術大學(МВТУ),是一名商人,現為綜合批發與貿易公司МАГЛЮК-СЕРВИС副總裁,同時是俄國非營利機構「ЭКОРЕЦИКЛИНГ」的副代表,該機構為協助地方政府與企業減少排放污染,提供諮詢與建議,致力於保護自然資源。
German Lalayan也曾經擔任非營利組織「ПАКИУС」的代表,此組織旨在提倡將運輸工具產生的廢棄物(蓄電池輪胎機油)加工再處理運動,不過該組織現已暫停營運。
(三)根據 Geoquake網站的介紹,此專案的創辦人與總經理名為Akopian Samvel Tsolaki(Акопян Самвел Цолакович),他是俄羅斯科學院地球物理學首席研究員,也是俄羅斯地震、地震災害和風險預測專家委員會 (REC) 的成員。
查核中心請俄文翻譯協助檢索 Geoquake 的俄文資訊。俄文翻譯指出,Geoquake 成立於2018年,其工商黃頁登記為Сейэн,但網路上關於Geoquake的資料極少。
Geoquake的創辦人Akopian Samvel Tsolaki畢業於亞美尼亞葉里溫大學物理系(Ереван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目前為俄羅斯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Институт физики Земли им. О. Ю. Шмид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ИФЗ РАН),俄國指標新聞媒體《RIA Novosti》與《Mir 24》都曾有他的採訪與專訪。
他的論文多發表於俄國科學院發行期刊(Physica Zemli和Probl. Eng.Seismol),也有商業雜誌(Neftegaz. RU)與亞美尼亞科研院的期刊(Electronic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查核中心檢視Geoquake網站,其網站和影片都未曾提及研究團隊,也沒有介紹其他研究成員。
綜合以上,網傳影片來源,為俄羅斯非營利組織 LGG Foundation 旗下的專案 「Geoquake」,此專案由Akopian Samvel Tsolaki主持,他是俄國地球物理學者,該機構並非官方支持的科學機構或大學學術機構。
爭議點二、網傳影片稱「2021年8月15日左右,花蓮地區會有7.7級的地震發生」,是否合理?專家如何解讀此影片?
(一)查核中心採訪科普作家、《地震100問》作者潘昌志。潘昌志檢視影片提及的 Geoquake 網站,他指出,根據網傳影片學者的研究摘要,他主要是透過地震數量與規模的統計,搭配板塊的運動關係,提出地震預測。
潘昌志說,目前科學界還沒有實用的地震預測模型,已有許多科學家提出前兆現象、模型的理論,雖然這些理論合乎一定程度的科學原理,但不一定能符合事實,意即不一定能準確預測,網傳影片中的學者所提出的預測也是如此。
潘昌志說明,一個有效的地震預測模型,應該要能預測到監測範圍內一定程度以上的大地震,例如該學者有在預測台灣的地震,那台灣規模大的地震都應該要被其預測到。然而,根據 Geoquake 網站公布的案例,他在2009年至2017間,只預測了32次事件,其中並沒有台灣。
潘昌志說,地震的前兆分析和預測,需要大量的數據累積以及長期的檢驗,即使預測成功一、兩次,也不宜為其建立防災策略。比較建議以長期風險為首要考量,而花蓮屬於高地震風險區,無論有無地震預測的影片,本就需要做好防震準備。
潘昌志同時指出,網傳影片的中文字幕所使用的名詞,很多是中國用語,例如網傳影片稱「花蓮地區會有7.7級的地震發生」,但台灣表述地震規模時,是沒有使用單位的,我們會說「地震規模7.7」而不是「7.7級」。
(二)查核中心檢視「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粉絲專頁,已在2021年8月10日上午11時03分發布聲明,聲明中指出,目前科學界的地震預測技術尚未成熟,至今還沒有成熟的理論根據與實際驗證可供實際作業運用,無法準確預測地震發生的確切時間、地點、範圍及強度。
這份聲明同時指出,台灣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處,地震發生頻繁,以近十年統計資料來看,每天平均約發生100次地震,若以地震規模來看,平均不到三天,就會發生1次規模4.0至5.0的地震,約2週就會發生1次規模5.0至6.0的地震。至於規模7以上地震的部分,可供統計分析的樣本較少,鑒於樣本數不足較難進行統計分析。
這份聲明強調,「地震預測」如果沒有嚴謹的科學論述與資料校驗,並不具備防救災之意義,請民眾無須為網傳影片感到恐慌,但提醒民眾隨時做好防震與臨震應變準備。
(三)查核中心採訪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目前世界各國都有科學家進行地震預測的研究,但目前還沒有一個經過實證的方法可以精準預測。一個地震預測系統應該要能準確且精準地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與規模,且要能經過驗證,而網傳影片所提出的預測看起來還有待更多科學實證。
綜合以上,科學界尚未有供實際作業運用的地震預測技術,網傳影片僅為科學家提出的預測地震理論與預測模型之一,不一定能準確預測,尚待更多科學證據驗證。此外,網傳影片使用的是中國用詞,台灣評估地震規模時,不會使用單位,例如「地震規模7.7」,而非「7.7級」。
爭議點三、傳言稱「預測花蓮地區有8月15日會有7.7的地震...花蓮 7.7,那台北就會有 5.0 」,傳言的推論是否正確?
(一)潘昌志表示,傳言的說法混淆了「規模」和「震度」,「地震規模」指的是地震釋放的能量,同一地震並不會因為地區不同而改變規模,當我們說「地震規模7.7」時,「7.7」並不會有單位。
潘昌志進一步說,震度才會以「級」為單位。傳言可能是要表達「花蓮地震規模7.7時,台北可能會有5(弱)級以上的震度」,但這個講法也不正確,因為地震的震度會依震源深度、斷層面等其它資訊來計算,僅用規模來推算震度,這個作法太粗略,可信度也低。
潘昌志補充說明,「震度」不會有小數點,例如「4級」、「5級」,均為整數;但5級與6級有強弱之分,例如5弱、5強、6弱、6強。台灣地震共分為10級,從弱到強是0級、1級、2級、3級、4級、5弱、5強、6弱、6強、7級。
(二)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當某地發生某一規模的地震,我們可以推估其它地方可能會有的震度,但是地震的規模只有一個,不會因地點不同而改變,因此傳言稱「花蓮地震 7.7,那台北就會有 5.0」,並不正確。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指出,「震度」才是會隨著距離遞減、隨著地點而有所不同,離震央越近的地方,震度會越大,離震央越遠的地方,震度則越小。
結論
一、網傳影片來源,為俄羅斯非營利組織 LGG Foundation 資助的專案 「Geoquake」,Geoquake 專案由俄國地球地理學者Akopian Samvel Tsolaki主持,該機構並非官方支持的科學機構或大學學術機構。
二、專家指出,科學界目前尚未有效且實用的地震預測技術,解讀網傳影片時,可以理解為科學家提出的預測地震模型和理論,這些模式尚待更多科學證據來驗證。
三、專家建議民眾,民眾應隨時做好防震與臨震準備,但不需因網傳影片過度恐慌。
補充資料
對於地震,可如何防範或因應?
(一)根據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地震防護資訊頁面,地震未發生時,平時可做的居家防護包括:家中應準備救急箱及滅火器,並告知家人所儲放的地方,了解使用方法;知道瓦斯、自來水及電源安全閥如何開關;家中高懸的物品應綁牢,櫥櫃門閂宜鎖緊;重物不要置於高架上,栓牢笨重家具;事先找好家中安全避難處等。
而學校,教師(尤其是中、小學校教師)應經常在課堂宣導防震常識並教導學生避難事宜,舉行防震演習;教室的照明燈具、實驗室的櫥櫃及圖書館的書架等,應加以固定。
辦公室或公共場所,也應經常檢驗防火和消防設備;並規劃有關緊急計畫,並分別告知緊急情況時各人的任務以及應採取的行動。
(二)查核中心在編號730查核報告中,採訪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與消防署災害管理組推廣科。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表示,「地震時馬上先去開門、關燈、關瓦斯」是過時的觀念。正確的地震逃生原則是馬上找到掩護物,如桌子下、堅固樑柱牆角旁,如果在床上,就拿隨身的棉被、枕頭等保護頭部,穩住自己,並盡量避免在玻璃窗旁,以免遭震碎的玻璃割傷。民眾並不需要急著跑去做開門、關燈、關瓦斯,以免在過程中發生危險。
消防署災害管理組推廣科表示,地震當下第一件事保護好自己,應立即採取「趴下、掩護、穩住」的動作,並保護好頭部與頸部,可躲在桌下或是牆角,穩定好身體,若身邊無桌子或牆角,可躲在其它無可掉落物的地方,以免被掉落的物品砸傷。等地震停止搖晃後,先檢查家人是否安全,再來檢查家中水管、瓦斯管線、電線、房屋是否受損,評估建築物是否安全,並判斷是否需避難到空曠處或避難收容所。
消防署災害管理組推廣科表示,不建議民眾在地震搖晃當下向外逃生,但在停止搖晃後,有以下兩個情況之一,則可考慮到戶外空曠處暫避,第一種情況是地震非常大,預期會有餘震,第二種情況則是家中房屋牆壁出現裂痕、水泥掉落的情形。
參考資料
RIA Novosti-Самвел Акопян: землетрясения можно прогнозировать
Институт физики Земли им. О. Ю. Шмид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ИФЗ РАН
RIA Novosti-Видеомост Москва - Пекин о сейсмо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Mir 24-В Иркутске ожидаются новые толчки
【錯誤】多則網傳地震防災訊息「地震時,要往黃金三角空間跑」、「要躲在冰箱或鐵櫃旁」、「要往樓上跑」、「馬上開門、關燈、關瓦斯」?
"事實" - Google 新聞
August 11, 2021 at 02:08PM
https://ift.tt/3AAqfmb
【事實釐清】網傳「俄羅斯專家預測今年8月15日左右,花蓮地區會有7.7級的地震發生」? -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事實" - Google 新聞
https://ift.tt/2wpE2jK
Shoes Man Tutorial
Pos News Update
Meme Update
Korean Entertainment News
Japan News Update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事實釐清】網傳「俄羅斯專家預測今年8月15日左右,花蓮地區會有7.7級的地震發生」? -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