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投資專家 Vitaly Golomb(上)MIH 執行長鄭顯聰(下右)、QEV Technologies商務長Monika Mikac(下左)。Anchor Taiwan
由DIGITIMES 與策略夥伴Anchor Taiwan共同舉辦的Asia Venturing (II) Tech-driven Mobility座談,MIH 執行長鄭顯聰(Jack Cheng)、QEV Technologies商務長Monika Mikac及與談人科技投資專家 Vitaly Golomb 針對未來智慧交通與電動車(EV)技術與市場趨勢進行討論。以下是座談內容節錄翻譯:
Q: MIH聯盟表達,希望成為EV界的 Android 並運用富士康(Foxconn)的製造能力協助傳統汽車製造商和新創企業打造電動車。可以解釋一下它的經濟模型或是供應鏈效率嗎?為什麼這比起個別公司自己獨力製造會是更好的選擇?
鄭: MIH 是 Mobility in Harmony的縮寫。很多人說他們以為是「Make it Happen」。我們做的是開放平台,意即這個MIH的平台是提供給開發者在上面加應用的,就像是 Android一樣。如同手機的操作系統,你也可以在EV上做同樣的事,把服務或是開發的成果加上來,創造許多使用者經驗。我們 7~8個月前宣布成立以來,已經有將近1,800 個夥伴加入我們。
我們目前的架構,會有一個工作小組以及技術委員會,把每個夥伴凝聚起來,創造一個模組或解決方案,而不是只有做零組件生意而已。我們會把他們帶到終端客戶面前,提供不同的規格。如果客戶想要的是代工,我們可以做100%的成品,客戶只要貼上品牌標誌即可。如果客戶自己做80%,我們就負責底層的工程製造,或是如果要連車體一起做也可以。
我們是EV界的Android,我們要做的則是把進入EV市場的門檻降低,讓每個人,包括是科技公司,都能供應他們自己品牌的電動車。這是個新概念,而我相信這是MIH可以達成的願景。
Q: 傳統汽車大廠和電動車之間持續著一場鬥爭,但情勢已經反轉。這些汽車大廠在過渡期間會扮演什麼角色?由於電動車已經是必然的趨勢,他們應該如何為未來做哪些方向的投資?
鄭: 許多傳統汽車大廠也已經開始以投資或收購新創來擁抱這新趨勢,一些新創則投靠汽車大廠。加州的科技巨擘大概也會往這方向靠攏,以確保他們拿到參與未來智慧交通的門票。此外,也必須確保能為供應鏈拿到晶片,因為晶片是推動智慧交通的大腦。
我相信未來智慧交通的三大投資方向,一個是軟體,一個是電氣架構,另一個是半導體。這些投資會使各方豪傑都能凝聚起來,而不是一線汽車大廠和新創之間彼此相殺的鬥爭。這會創造一張更大的餅,每個人都吃得到。
Mikac: 完全同意。未來會有更多的併購,大廠和新創都會躍上舞台。我相信未來也會有大廠和非汽車業的科技公司之間的併購。由於未來的新汽車都將聯網,聯網的使用者經驗至為重要。汽車不再只是汽車,他們會像我們現在使用行動電話一樣,因此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小型新創公司與汽車大廠之間的併購發生。
Q: 10年後,誰會是最大的汽車製造商?會是現在的一些品牌車廠嗎?還是我們從來沒聽過的新創公司呢?甚至是還沒成立?
鄭: 20 年前,根本沒人聽過Tesla,而現在他們已經是市值最高的汽車公司,即便他們出貨量還不夠大。誰知道呢,再過10 或 20 年,誰能成為武林盟主?我已經在汽車業服務 40年了,有些品牌從未凋零過,但改變是業界的常態。各大洲都有其支持的大車廠,歐洲、美國和中國都會有一到兩家領頭羊。另外,也還是有新創公司創造新技術,智慧交通將會是充滿驚喜的新世界。
Mikac: 會有一些新創成為領導者,但汽車大廠的管理層是很聰明的,他們也正在調適。改變不僅限於電動車,也包含自動駕駛,以及我們使用汽車的方式。汽車大廠會透過併購或合資來重塑他們的商業模式。這是個好機會,因為如果不是因為電動車,就沒有新創崛起的機會。電動車讓所有的人都站在同一個起跑點上。
Q: 提到自駕車,這是新興的技術,你覺得未來人們的汽車擁有方式會改變嗎?需要多久我們才會過渡到真正的自動駕駛?
鄭: 很難講,有人說5 年,有人說 3 年或 7年。但絕對是這10年裡就會發生。人們會使用Uber或滴滴的叫車服務,讓每天上下班方便些,可是會希望在旅遊或是周末外出時駕駛自己的車子。我不確定全自駕哪時候會發生,但遲早要發生。5 、6 年以前,我跟大家說以後是電動車的天下,他們都覺得我瘋了,根本不可行,但現在正在發生。我們要一起讓這個願景成真。
Mikac: 市場的區隔化是會發生的。年輕世代中,很多人對取得駕駛執照沒有太大興趣,但你還是可以找到喜歡並享受駕駛的人,以及熱愛賽車與汽車的。我相信人們還是會想擁有自己的汽車,也還是會有想買跑車或收藏骨董車的人。可是對大多數的人而言,自動駕駛將會是選項之一。
Q:以下的技術你們覺得要多久才會成熟,以及它的重要性。從固態電池開始。
鄭: 固態電池技術未來 2~3年就會成熟。非常重要!如果想要充一次電就能跑800公里,這技術是不可或缺的。
Mikac: 固態電池的確重要,但石墨烯也可能是下一個技術突破。或許電池技術未來10年內會有大突破。
Q: 快速充電呢?
鄭: 快速充電技術是還不錯,但不是一定必要。能在喝杯咖啡的時間就把電充完是不錯,但如果做不到,就在家把電充飽吧。大多數的人一天其實是開不到100公里的。
Mikac: 其實快充技術我們已經做到了。我們也已經有喝一杯咖啡的時間就能把電充飽的案例,是很棒的商機,不過我同意,的確可以在家裡把電充飽即可。
Q:電池交換模式以後還有機會嗎?
鄭: NIO 就是靠著電池交換模式賣了更多的車子,這是獨特的賣點,因為人們不僅覺得這很方便,也覺得這技術很酷。人們不但有很好的駕駛體驗,也可以把電賣回給換電商。如果你開到換電據點,還有80%的電力,你可以選擇賣50%給換電商,並取得點數。
Mikac: 這的確是個很酷的行銷方式,但等到電池技術突破以後,我不確定未來換電池的模式是否仍能保持吸引力?
Q: 氫能源?
鄭: 建氫電站不容易,也要投入很多資金,會需要政府的支持。跟電動車比起來,如果有天氫電的營運成本降低,就會成為純電動車的競爭對手。但目前我覺得還沒看到這樣的機會。
Mikac: 氫能源會是未來大卡車還有重型機械的主要燃料,我們也正在為這類設備開發氫能源平台。氫能源對這類機器更適合,因為如此以來就不需要在許多地方設立充電站,因此是特定的利基市場,而且我相信會獲得採用。
Q: 真正的自駕,還要多久才能實現?重要性呢?
鄭: 如果讓車子自動停進車庫算是自動駕駛的話,大概2~3年內就可做到,因為如果能有全世界所有停車場與車庫的大數據的話,人們可以把車子停在入口,車子就能自己泊車了。可是如果你說的是在全世界大多數的城市中實現自動駕駛,那會牽涉很多的複雜因素。但這10年內,應該會看到一些曙光,但還是需要克服很多複雜因素和挑戰。
Mikac: 我同意,至少需要10年才能看到自動駕駛擴展到更大的規模。至於重要性,我覺得是最重要的,因為它將完全重塑整個汽車產業。
編按:Asia Venturing 是由DIGITIMES和策略夥伴Anchor Taiwan共同企劃,每個月舉辦的一系列線上論壇。將於台北時間9月14日早上8點舉行的第3場論壇Innovating Traditional Industries-Golden Opportunities in Asia將以傳統產業的創新為主題,講者包括 lululemon台灣總經理Gulshan Kumar、RHL Ventures合夥人Rachel Lau、捷安特執行長特助Marcel Yang,並由史丹佛大學美國亞洲科技管理中心執行總監Richard B. Dasher擔任與談人。(詳情與報名資訊)
"真正" - Google 新聞
August 23, 2021 at 02:07AM
https://ift.tt/3Dcwxuy
何時實現真正自駕?MIH鄭顯聰拋兩種情境 - DIGITIMES
"真正" - Google 新聞
https://ift.tt/32IyEEB
Shoes Man Tutorial
Pos News Update
Meme Update
Korean Entertainment News
Japan News Update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何時實現真正自駕?MIH鄭顯聰拋兩種情境 - DIGITIME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