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再強調無意取代美國成為世界唯一強權,但如同過去的「和平崛起」一樣,並未取得西方世界的信任。美中走進修昔底德陷阱,除了東西方價值觀與體制的差異之外,大陸把美國作為國家實力追逐和超越的目標,並以此展開雄心勃勃的國家級計畫,讓西方認定北京以外交辭令包裹「新霸權」野心,是另一個主要原因。
陸2款疫苗皆獲WHO認證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對大陸的不安感,隨著中共高層做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特別是「東升西降」的判斷之後,顯得更加劇烈。若單純從世界經濟重心轉移的角度看,「東升西降」的確是不可否認、短期內亦無法逆轉的事實,但當這一論述上升為國家戰略層次後,就很容易被理解為中國取代美國、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秩序欲主導全球的政治目標。
歸根究柢,「東升西降」就是「中升美降」的代名詞,這個概念其實從中美在許多軟、硬實力指標的相對地位變化之中早已付諸現實。例如,日本官方近期一份報告指出,在被研究者引用次數最多的前10%學術論文中,來自中國大陸的論文目前已經位居全球第一,占比24.8%,高於美國的22.9%,2008年大陸只占7.6%,美國以34.9%的巨大優勢居首。該報告還發現,大陸的科研競爭力還集中在材料科學、化學和工學等5個學科,而這些學科恰好是關係到未來新科技、新經濟發展的基礎研究領域。
超越固然給大陸帶來自豪和自信,但也改變了長期以來「以西方為中心」的世界秩序。此次WHO的6款認證新冠疫苗中,就納入了中國2款不同於西方技術路線的滅毒疫苗。這種「彎道超車」除了讓西方感受到壓力外,產生了更多對大陸體制的畏懼和誤解,進而轉化為極富敵意的針對性政策。
就以上文提及的科技論文為例,中國與西方國家在基礎研究投入和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方面的制度大相逕庭。首先,由於中國大陸的大學、科研機構不是公立機關就有軍方背景,再加上中共以官方政策指導、國家資源直接挹注的科研體制,和西方由政府、學界、企業三元驅動的科技創新生態完全不同。其次,以美國為中心的西方科學研究界雖然嚴守核心機密,但吸納了大量包括中國、印度在內的非西方人才,大陸科技教育體制的國際開放度不僅相當有限,還鼓勵有歐美經驗的人才回流,這又強化了西方對大陸「不公平競爭」的戒心。
以「共榮」回應「印太抗中」
自川普政府開始,美國不斷端出對中國的技術封鎖、人才禁令、精準制裁,此一趨勢在拜登任內未看到扭轉的可能,大陸亦更加強調「自力更生」突破關鍵技術。這個現象說明,至少在科技競爭層面來看,中美兩國已經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預設行為模式之中,這必將給世界其他國家帶來「抗衡」與「扈從」的選邊難題,處於中美夾縫之間的日、韓及東南亞,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戰略糾結與政策轉向。
「包容」是中華文明的核心要素,既然中國崛起已是事實,大可以讓「東升西降」更具有包容性。「東」不是專指中國,也不只是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而是指太平洋經濟圈,將成為未來100年內最有活力、最具吸引力的世界經濟與創新共榮圈,美西是東亞與東南亞「發展紅利」的共同受益者。其次,北京應該大方接受美國創造的「印太」概念,以「印太共榮」回應「印太抗中」。
從事實角度出發,東協能維持5%的平均經濟成長率,基本上歸功於兩點:一是對中國市場的高度依賴,二是承接中國經濟升級後的產業轉移。大陸應「超前部署」,在科技、創新、新經濟等領域加強與東南亞社會連結,提前因應未來東南亞經濟轉型的機遇期。
事實上,中國大陸近10年來以民營科技企業之先行角色,已憑藉網路新經濟在東南亞上億人口市場中牢牢占據一席之地,並維持良好形象。除了南海主權紛爭外,東南亞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對中國並無敵意,甚至對大陸流行文化充滿好感。大陸更應用好這些資源,輔以「印太共榮」論述,以軟性手法連結以東協為主體的印太民間力量,方可走出通向修昔底德陷阱的預設路線,為更長遠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奠定根基。
"事實" - Google 新聞
August 20, 2021 at 06:30PM
https://ift.tt/3gjFNmC
旺報社評》既然大陸崛起已是事實 - 中時新聞網
"事實" - Google 新聞
https://ift.tt/2wpE2jK
Shoes Man Tutorial
Pos News Update
Meme Update
Korean Entertainment News
Japan News Update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旺報社評》既然大陸崛起已是事實 - 中時新聞網"
Post a Comment